陰柔之美——湖泊底蘊5(2 / 3)

白洋澱在關城,周六十裏,與安州、新安、高陽共之。深廣四通,芰荷交匝,望之若江湖焉。

明朝戰略家孫承宗的《白洋太湖歌》,將白洋澱比作太湖。文中寫道:

白洋太湖浪拍天,蒼茫萬頃無高田,黿鼉隱見蛟龍走,菡萏參差菱荇連。

在清代,白洋澱仍然是堤防不堅固,而且經常潰堤決口,洪災嚴重,造成澱邊州縣的人們苦於水患頻繁。

雍正三年瀦龍河決口,白洋澱再次堤潰,雍正皇帝派怡賢親王允祥和大學士朱軾查勘直隸水利。查勘後,怡賢親王向皇帝呈報了《敬陳水利疏》,並提出了“治直隸之水,必自澱始”的治理意見,並得以實施。

在《敬陳水利疏》中,怡賢親王指出:

畿內六十餘河之水會於西澱,經霸州之苑家口會同河,合子牙、永定二河之水彙為東澱,蓋群水之所瀦也。

據《任丘縣誌》記載,雍正三年,怡賢親王認為趙北口舊橋狹隘、阻礙泄水,就將舊石橋8座改為木橋,升高加寬,又增建3橋,共11橋泄水,使西澱積水暢通下泄。

趙北口南、北是西澱的泄水咽喉,北起雄縣十裏鋪,南至千裏堤十方院,長約3.5千米,修有高出水麵的疊道。中間有橋11座,由北向南橋名為:易易橋、新橋、炮台橋、廣惠橋、徐家橋、趙北口南第一橋、第二橋、第三橋、第四橋、洪橋、太平橋,包括玉碑亭一座,稱“十二連橋”,它們都是南北旱路和東西水路的交通要道。

1726年成立營田局,在安州、任丘等地開辟了稻田。乾隆九年利用河渠舊跡施工,將唐河水引入府河,以利航運。保定南關的船非常多,經過府河,穿越白洋澱,直達天津,津保之間往返通航。

1763年劃定了西澱和東澱的界線,大清河自雄縣下行經過張青口,口西為西澱,口東為東澱。據此,張青口以西的柴禾澱、大港澱、燒車澱、白洋波等澱泊,均屬西澱。

乾隆中期,任丘知縣劉統重修唐堤。經過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治理,白洋澱地區經濟有所發展,自然景色更為優美。“任丘六景”中的“長堤煙柳”指千裏堤,“棗林晚渡”指棗林莊,“白洋夜月”指白洋澱,此三景均在白洋澱。

詩人留下了很多讚美白洋澱景色的佳句。如清朝文人李經垓的《白洋夜月》:

一水遝無際,平波靜不流,

三庚漁火熄,清影射雙眸。

帝王們也在白洋澱內依村傍水修建了趙北口、圈頭、端村等行宮,以觀賞白洋澱秀麗的自然風景。

白洋澱是我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中部,舊稱白羊澱,又稱西澱,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衝積扇交彙處的扇緣窪地上彙水形成的。

白洋澱有大小澱泊143 個,其中以白洋澱、燒車澱、羊角澱、池魚澱、後塘澱等較大,總稱白洋澱。從北、西、南三麵接納瀑河、唐河、漕河、瀦龍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13.2億立方米。

為控製湖區水位,在白洋澱東部自然泄水處建有棗林莊大閘,引入大清河北支的南拒馬河,擴大了水源。由於南拒馬河含泥沙量大,淤積嚴重,湖泊麵積和容積有不斷縮小的趨勢。

這裏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有50多種,並以大麵積的蘆葦蕩和千畝連片的荷花澱而聞名,素有“華北明珠”之稱。

白洋澱曾有一段時間幹涸,後來大雨又使白洋澱湖區恢複了。白洋澱在冀中平原的大窪澱,形狀如同一個巨大的胃,彙集了從南、西、北三麵流來的唐河、府河、漕河、拒馬河等9條河水,然後從澱泊東麵經趙王新河、大清河彙入大海。

白洋澱被多條溝壕連接,澱澱相通,溝壕相連,形成了巨大的迷宮。澱區景色秀麗,物產豐富,一年四季,景隨時移。

春季,水域清澈,煙波浩渺,蘆葦翠綠,一片勃勃生機。夏季,蓮菱蒲葦隨風搖曳,滿澱荷花盛開,湖內白帆點點,使人暑意頓消。

秋季,白洋澱天高氣爽,氣候宜人,魚跳水麵,蟹肥味香,魚船隊隊,捕撈繁忙。冬季,白雪皚皚,冰封大澱,一派北國風光,各種冰床穿梭往來,如同燕子在空中飛翔,簡直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滑冰場,可任自由馳騁。

白洋澱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陸的反複演變而形成的,後來有九河入澱之勢,所以後來人們看到澱水“汪洋浩渺,勢連天際”。

白洋澱的形成還有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的一個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了仙藥,她身不由己,飄飄然離開了月宮,就在她將要落入凡間的一瞬間,猛然驚醒,這一驚非同小可,隨身銅鏡落入人間,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塊,便形成了143個澱泊。

白洋澱位於太行山東麓永定河衝積扇與瀦龍河衝積扇相夾持的低窪地區,是華北平原常年積水的較大湖泊,其中集結了很多大小河流的洪水和瀝水,自西向東,由南向北構成了扇形河網,彙流一處,形成了天然窪地。

澱區總的地勢自西向東略有傾斜,地勢平坦,為衝積平原窪地。地勢較高的土壤發育為褐土,地勢較低的為潮土。園田一般的高度在8.5米左右,是由於常年種植水稻而形成的水稻土,也就是湖沉積的沼澤土。

白洋澱文化苑是集優美生態文化、悠久曆史文化和淳樸民俗文化為一體的大型湖區,其間共有幾大亮點:西澱風荷、東堤煙柳、康熙水圍行宮、敕賜沛恩寺、祈福錢屏等,一起形成了白洋澱文化苑這道亮麗的風景線。

白洋澱鴛鴦島的周圍蘆葦環抱,荷花簇擁,島上設施齊全。白天,極目遠望,視野開闊,澱風徐徐,波光粼粼,可以看到整個澱區秀麗的景色,還可以聞到蓮香陣陣,使人心曠神怡;夜晚、漁家燈火、鴛鴦印月,如詩如畫。

荷花園內栽植著多種荷花,品種多而美,景色雅而奇。荷花園內有五區、四園、三港、二灘、一山。園內有十裏環園路、百頃荷花塘、千丈賞花橋、萬米船航道等景色。

白洋澱在明清時稱為西澱,而西澱風荷就位於白洋澱文化苑內。暮春之時,澱水清新一碧,小荷才露尖尖角,葉兒或覆水含露,或蜷縮如小舟,清麗可人;仲夏烈日,荷葉田田菡萏初放,馥香沁人,避暑則暑為退,納涼則涼逐之生,或蕩舟其間,荷葉亭亭如蓋,戲水弄荷,或穩坐釣魚亭,盡享悠閑之樂趣;秋日裏,劃著小舟穿行荷葉中采摘蓮蓬,別有情趣;冬天來了,澱中殘荷敗葉猶有傲霜枝,餘香猶在,餘韻猶存,又是一幅冬日美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