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柔之美——湖泊底蘊4(3 / 3)

洪澤湖的整個形狀很像一隻昂首展翅欲飛的天鵝。由於洪澤湖發育在衝積平原的窪地上,故湖底淺平,岸坡低緩,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至8米,成為一個真正的“懸湖”。

洪澤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它是先有堤後有湖,因興修高家堰,就是洪澤湖大堤,逐步淹沒城鎮河泊而形成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

在人類曆史上,有過許多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但就其修築和使用年代之長久、規模之宏大、影響之深遠而言,他在我國乃至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

洪澤湖是明清兩代“蓄清刷黃、治河保運”治水方略的產物,它創造了世界上最長水壩的記錄,其直立式條石擋浪牆和滾石壩建築在水工技術上處於當時世界前列,是人和自然共同成就的典型傑作,亦是洪澤湖曆史遺產的精華所在,開創了水利事業的輝煌。

[旁注]

世外桃源 典出晉朝大文學家陶淵明曾經寫過的《桃花源記》,內容是描寫晉朝湖南武陵有一個捕魚人所遇到的奇事,就是發現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叫桃花源,這裏的人們生活都非常自由幸福。後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

銀子 指銀元寶,外貌呈橢圓形及長方形,一般兩耳高立,兩耳中間麵部凹下平坦潔白光潤,底部有蜂窩,蜂窩口小洞大,深淺不一,分布自然,打擊聲音貫通一致,重量1750克左右,舊製十兩及一兩的小元寶,麵部有“十”戳記。

鍾馗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賜福鎮宅聖君”,他生得豹頭環眼,鐵麵虯鬢,相貌奇異。然而他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膽相照。春節時的鍾馗是門神,端午時的鍾馗是斬五毒的天師。是我國傳統道教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要福得福,要財得財,有求必應。

觀音菩薩 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麵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

隋煬帝楊廣 (約569年~618年),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朝第二代皇帝。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開通永濟渠、通濟渠,加修邗溝、江南運河,營建東都並遷都洛陽城,開創科舉製度,親征吐穀渾,三征高句麗,有一定政績,但是因為濫用民力,造成了天下大亂。

泗州 是一個存在於北周到清朝之間的曆史地名,轄地大概在後來的泗縣、盱眙、明光、泗洪一帶。 最後的州城在後來的泗縣城。泗州城雖然地勢低窪,原稱澤鄉水國,但由於水陸交通發達,係中原之咽喉,南北之要衝,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地位十分重要。

寶應縣 地名取“勝寶應真”之義,該詞取自佛教中常用術語真如,佛教中“真”代表絕對真理,“如”是仿佛,無限接近的意思。寶應縣地處江蘇中部,夾於江淮之間,京杭運河縱貫南北,是揚州“北大門”。東接建湖、鹽城、興化,南連高郵,西與金湖、洪澤隔寶應湖、白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鄰。

建安 是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年號, 196至219年。這時期的政治大權完全操縱在魏王曹操手裏。建安是在漢末曆史中最精彩的一個時期,曹、劉、孫三足定鼎立時的著名戰役都發生於在這一時期,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渭南之戰等。

陳登 字元龍,東漢末年廣陵太守。他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誌,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25歲時,就任縣令,他體察民情,撫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後來,他親自考察徐州的土壤狀況,開發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使漢末迭遭破壞的徐州農業得到一定程度的恢複。

濉河 古稱睢水,上承大梁的鴻溝水,下至小河口入泗水,源遠流長,累受黃泛侵奪,河道多變,上遊夏邑以西,下遊澮塘溝以東,故道後湮廢。宋代蘇東坡就任徐州知府時,在白溝水上建閘防洪,又改稱閘河。由江蘇徐州黃河故道發端的龍河、岱河、閘河,自北向南彙入濉河,豐富了濉河的水源。

蓮 蓮花是我國傳統花卉,古名芙渠或芙蓉,從春秋戰國時就曾用作為飾紋。自佛教傳入我國,便以蓮花作為佛教標誌,代表“淨土”,象征“純潔”,寓意“吉祥”。在石刻,陶瓷、銅鏡和彩繪上到處可見。

蔣壩 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位於洪澤湖東岸,座落在洪澤湖古大堤的最南端。蔣壩因湖興鎮,為曆代治水官員駐紮之地。這裏商業十分發達,外地客商雲集,有“十裏聽響,五裏停舟”之稱。蔣壩1700多年的曆史,留下先人治淮的眾多古跡,蘊藏著豐富的農耕文化和水文化的內涵。

夏禹治水 相傳夏族是居住在黃河中遊的一個曆史悠久的部落,在堯、舜時期,夏族的首領鯀曾奉命治洪水,因治水無功,被舜所殺。舜又命鯀之子禹治水,禹“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不敢入。”他用疏導的方法,導小水入於川,導川水入海。他不僅消除了洪水之災,還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創造了較好條件。

安淮寺 始建於1018年,是金臂禪師所創,原址在龜山,當時名叫龜山寺。元朝末年,龜山寺受到嚴重破壞。直至道光年間,寺廟才得以重建,人們將新落成的寺院命名為安淮寺,含有淮水安瀾之意。

端陽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午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最初是我國人們用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去世,也同時成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銘文 銅器研究中的術語。本指古人在青銅禮器上加鑄銘文以記鑄造該器的緣由、所紀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後來就泛指在各類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記錄該器物製作的時間、地點、工匠姓名、作坊名稱等的文字。

楷書 漢字字體,就是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也叫正楷、真書。楷書是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方,筆畫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橫平豎直。楷書的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是字體中的楷模,所以稱為楷書,後來一直沿用。

都江堰 位於成都都江堰灌口鎮,是我國建於古代並一直使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閱讀鏈接]

傳說孫悟空大鬧天宮後,偷吃了太上老君仙丹。太上老君無法,隻得避開孫悟空,架起雲頭直往西去,想找安靜地方煉丹。

太上老君站在雲頭看到下麵有一座青山,正是洪澤湖南岸的老山,正好又有一個山洞。

孫悟空急得到處找太上老君要仙丹,後來他架起雲頭直往西下,看到洪澤湖南岸有一座大山,他就降落下來,在山南坡看到了仙人洞,就鑽進去了。太上老君看到孫悟空,連忙把仙丸裝到葫蘆裏就往天上跑去。

眼看仙丹就要被孫悟空奪走,太上老君一氣之下打破葫蘆,仙丹都落到洪澤湖裏去了,魚、蝦、蟹都爭著來吃仙丹。從那以後,洪澤湖裏的魚蝦,肉鮮味美,可口好吃,遠近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