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柔之美——湖泊底蘊4
水上長城——江蘇洪澤湖
那是很久以前,有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世外桃源,人們都靠自己的雙手過著幸福的日子,但是卻有一個因疏於勞作而過著貧苦日子的李老漢。
有一天,李老漢在屋子裏發現了幾隻幼小的狐狸躺在被褥裏,一個黑狐狸在旁邊巡視,並充滿敵意地瞪視著他。
他曾經聽村裏的老人們說過,狐狸有高強的法力,所以他一見狐狸心裏就害怕,生怕狐狸給家裏帶來什麼災禍,就讓家裏人不許傷害狐狸,他還把屋子精心收拾了一下,隻盼望小狐狸能快一點兒長大,然後離開他家。
沒想到小狐狸們住得十分安逸,就不想離開李老漢的家了。後來,小狐狸們的膽子越來越大,起初都是偷著拿李老漢的食物,後來竟然敢跟老漢同桌共食,就像自己是這個家的成員一樣。
冬日來臨,老漢與妻子商量:“狐狸們長住不走了,這可怎麼辦?咱們自己家都吃不飽,還要供應他們的口糧,咱們實在是吃不消啊!”
妻子說:“狐狸有‘千年黑,萬年白’的說法,依現在看,那隻黑狐狸道行一定很深,咱們不妨向它張個口,要些好處吧!”
當天晚上,黑狐狸率領小狐狸回來後,見老漢笑臉相迎,而且八仙桌上還有一鍋炒得又香又脆的花生,還有一壺小酒,便大吃大喝起來。
等到酒過三巡後,老漢膽子大了,話也多了,他便對黑狐狸說:“大仙也兒孫滿堂了,在我這個方寸之地,不嫌狹小麼?為什麼不另謀宅院呢?”
聽完這話,黑狐狸變成一個黑須老人,說道:“大房子好找,但是像先生這樣的人可不好找啊!我的兒孫能過得安然舒適,全賴老先生的照顧呀!”
老漢又說道:“可長此以往下去,老朽一家可能一日三餐都有問題啊!大仙,我一家隻圖個眼前快活,請大仙指點一條路,讓我們也享受一下‘朱門酒肉臭’的生活,我一家不會忘記您的大恩啊!”
老狐思索了一下,點頭道:“打擾先生那麼久,我心中也很愧疚,依先生所言,但請先生發跡以後,要廣積善緣,才能消災免難!”
老漢看大仙應允,連連點頭稱是。老狐在房中喝退左右,口中念念有詞。一會兒,一個方形包袱從窗口飛進來,老狐取過包袱,讓老漢打開,卻是500兩銀子。老狐又說:“在離這裏二十裏的地方,有一個破院落,你用這些銀子,將它買下來,自有好處。”
老漢早已眼睛發直地看著那500兩銀子,他說:“有這500兩銀子足夠了,不必去買院子了,就用它罷。”
老狐又道:“不行,這500兩是官府的銀子,咱們隻是借用一下罷了,以後是要還回去的,千萬莫起貪心。”
老漢第二天去了,跟房主討價還價,要用300兩銀子的價格要把破院落買下來。房主一開始不願意,但房主當時隻盼能盡快能將院子賣出,好賣了錢,去京城謀事,所以隻好忍痛300兩銀子將房子賣給了老漢。
老狐聽說老漢虧待了房主,心想隻怕自此已種下禍根了。後來,老狐讓老漢和他兒子到庭院的四角去挖,沒想到竟然挖到了四壇黃金。
老漢自此開始善待老狐一家,從此李老漢愛狐之名也遠近聞名了,有上千隻狐狸登堂入室。妻子對老漢說:“這樣下去可怎麼好,這麼多狐狸,終會把得來的黃金吃光的。你去打聽一下,他們究竟最怕什麼?去找來嚇唬他們一下,隻怕能奏效。”
有一天,老漢終於在被灌醉的老狐狸嘴裏問出來了,原來東南10千米有一戶人家,收藏了一幅《鍾馗圖》的真品,因為沾了點仙氣,所以可以管理人間的妖狐鬼怪。
老漢聽了,數天後,人狐俱醉,盡歡而散。老漢就去找那幅畫了,終於在一個柳林深處找到了那戶人家。老漢與畫的主人商議好長時間,畫的主人也隻是答應借出一段時間而已。
回到家,老漢想試試畫是否靈驗,待眾狐睡下後,他取出畫掛到中堂上了。夜到三更時,便聽到喊殺聲震天,老漢一家恐懼之極,隻得縮身被窩內。等到喊殺聲沒有之後,第二天早上才敢查看,隻見血流成河,不由心底一陣惡心,隻叫人快快清理。
自從那天晚上之後,老漢經常精神恍惚,入夜都不能睡,每到三更時便見一黑須老人,手捧斷臂,咬牙切齒道:“你殺我千口兒孫,此仇不報,枉為狐也!”
黑須者正是那僥幸未死的老狐,它日思夜想著報仇,一日它乘機竊取了觀音菩薩的水壺,來到老漢家的上空,照著老漢家的村莊就倒了下去。
頓時,人間洪水暴發,不僅老漢一家全淹了,還衝出了一個方圓1800平方千米的大湖。因為觀音大士水壺中垢漬較多,湖水便不夠清澈,後人便稱這湖叫做洪澤湖。
老狐見闖了大禍,忙去歸還茶壺,並請求降罪。老狐正好遇到了護山大神,被大神一把抓住,交給了觀音菩薩處理。
觀音大士見老狐斷著手臂,顯得十分淒涼,但老狐給當地生靈造成了無窮災難,便罰老狐在湖畔守湖,永遠看護湖麵,確保一方水土平安。於是,就有了後來洪澤湖的魚米之鄉,有了四方鄉民的富足安樂。
就因為當地人們非常安樂,洪澤湖在古時候就享有盛名。洪澤湖在江蘇洪澤的西部,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
洪澤湖湖麵遼闊,資源豐富,曆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的大型水庫,又是漁業、畜牧業的生產基地,素有“日出鬥金”之美譽,堪稱鑲嵌在蘇北平原上的一顆燦爛明珠。
在隋朝時,隋煬帝楊廣下江南,其時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難。當龍舟經過破釜塘時,突然天降大雨,水漲船高,舟行順暢。
隋煬帝楊廣大喜,自以為洪福齊天,恩澤浩蕩,於是便把破釜塘改名為洪澤浦,洪澤之名由此而來。
唐朝時,洪澤全境處於泗州與楚州交界的地方,東部屬於寶應縣、山陽縣;南部屬於盱眙縣;西部屬於徐城縣、臨淮縣;北部屬於淮陰縣。最後,到了唐朝後期,於是改稱洪澤湖。所以洪澤縣是借湖而得名,這個名字一直沿用。
洪澤湖形成的自然因素,是地殼斷裂形成的凹陷,其實在唐宋以前的洪澤湖隻是一個小湖群,包括富陵湖、破釜澗、泥墩湖、萬家湖等,後來逐漸才形成一個大湖的。
有說是黃河奪淮形成洪澤湖的客觀因素。在1128年和1194年,黃河決口分道,分為了陽武至梁山泊南北二支,南支流與泗水彙合,北支流與淮河彙合,這就是黃河改道的開始。
1855年,黃河向北遷徙,由利津入海,黃河奪淮長達近700年之久。由於黃河居高臨下,倒灌入淮,黃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將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窪地連成了一片,便彙聚成了大湖。
有說洪澤湖大堤是洪澤湖完全形成的人為因素,也是決定性因素。因此,洪澤湖被稱為人工湖。洪澤湖大堤北起淮陰區碼頭鎮,南到洪澤縣蔣壩鎮,全長67千米,全部用石料人工砌成。大堤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至清乾隆年間方建成。
洪澤湖大堤的築堤成庫規劃和直立條式防浪牆壩的工程技術代表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洪澤湖大堤始建於1800多年前,有著“水上長城”的美譽。
據史料記載,200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15千米,以防淮水東侵,高家堰便是洪澤湖大堤的萌芽。南宋時發生黃河奪淮,直至1579年,河督潘季順實行“蓄清刷黃”政策,即將高家堰加高並向南延伸30千米,便形成了洪澤湖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