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流域的文化現象成為其人文創作的獨特環境,特別是麵對現實社會問題形成的這一地域文化重實踐、經世致用的務實學風,使得湖區的文化大師們不僅具有自強不息的品質,還養成了洞庭湖水域文化的奮鬥精神。
屈原在這裏曾與漁父對話,強調自己世人皆醉而本人獨醒,舉世渾濁而自己獨清,絕不隨波逐流。杜甫晚年流落湖湘,在貧病交加之際,仍然高唱“戎馬關山北,憑欄涕泗流”。著名文學家範仲淹曾勉勵好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前人曾用“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來形容個人所處環境、心境與詩歌創作的關係,悲憤出詩人,貧窮而後工,正是洞庭湖浩浩湯湯的湖水拍打這些文人士大夫的心中塊壘,激揚了他們的滿腔豪情,使他們為時代人們謳歌,為國家民族呐喊,這就是洞庭湖的豐厚的文化底蘊。
[旁注]
太白金星 原叫李長庚,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負責傳達各種命令。金星在我國古代稱為太白,早上出現在東方時又叫啟明、曉星、明星,傍晚出現在西方時也叫長庚、黃昏星。 在道教中,太白金星可謂是核心成員之一,論地位僅在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下。
龍王 是神話傳說中在水裏統領水族的王,掌管興雲降雨。 龍是我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在我國古代傳說中,龍往往具有降雨的神力。後來佛教傳入我國,佛經中稱諸位大龍王“動力與雲布雨”。唐宋以後,帝王封龍神為王。從此,龍王成為興雲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的神,龍王治水則成為民間普遍的信仰。
屈原 (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因懷才不遇,而後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等。他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體現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司馬相如 (約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8年),字長卿。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是我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景帝時為武騎常侍。他善於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辭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
酈道元 (470年~527年),字善長,出生在北魏的官宦世家。他父親曾經做過平東將軍,酈道元也擔任過許多重要職務。439年,北魏孝文帝的積極改革,使北魏國力日漸強盛,酈道元也跟隨孝文帝等人致力於實現國家統一。但是,在孝文帝死後,酈道元也慷慨殉國,一代英豪就此隕落。
張居正 (1525年~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明朝名臣,明朝中後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萬曆初期的內閣首輔大臣,輔佐萬曆皇帝進行了“萬曆新政”,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續,具有重大的曆史功績。
劉海戲金蟾 來源於道家的典故,傳說劉海少年時上山打柴,看見路旁一隻三足蟾蜍受傷,便趕快上前為之包紮傷口,蟾後來變成了美麗的姑娘,並與劉海成婚生子,妻子能口吐金錢和元寶。
娥皇、女英 古代傳說中堯帝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姐姐叫娥皇,妹妹叫女英,姐妹同時嫁給舜帝做妻子。舜繼承堯的帝位,娥皇女英就成為了妃子,後來舜到南方巡視,死在了蒼梧。娥皇女英去尋找,眼淚撒在青竹上,竹上生出了斑,故被人稱之為“瀟湘竹”或“湘妃竹”。
飛來鍾 原為君山崇勝寺的古鍾,在南宋淳佑五年時,荊湖安撫製置使孟珙重修崇勝寺時又複製一鍾,鍾高一丈多,大數圍,重4000餘斤,上有“淳佑五年造”,鍾身上鑄有“皇帝萬歲,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16個大字,四方凸出的部分用青銅澆鑄的四條金龍,栩栩如生,形態逼真。
銅錢 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鑒定成色的金屬稱量貨幣逐步不適應,而被金屬鑄幣所取代。我國曆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方孔錢是古代錢幣最常見的一種。由於發行時間和發行量均遠大於其他種類的錢幣,方孔錢和我國古錢幣這兩個概念經常等同。
丹青畫 又稱水墨丹青畫,是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長期以來水墨畫在我國繪畫史上占著重要地位。國畫中以墨色為主,以丹青色彩為輔,所以,這樣的國畫也稱為“水墨丹青畫”。水墨丹青畫一般畫在絹、紙上並加以裝裱。
儒家 又稱儒學、儒家學說,或稱為儒教,是我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它是中華法係的法理基礎。儒家思想是東亞地區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喪祭時的司儀,自春秋起由孔子創立,後來逐步發展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係。
陶淵明 (365年~427年),字元亮,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滄浪歌》 被《楚辭》收錄,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古時,漢江有一支流流經沔陽,名曰滄浪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流放之時,遊經滄浪水,在張溝處遇漁父問渡,頗為傷感,漁父唱了一首《滄浪歌》啟發屈原如何麵對現實,後傳為曆史佳話。
百姓 範指普通老百姓。在戰國以前,“百姓”是指有姓之人。那時候有姓的都是王公貴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平民,不知道老祖宗在哪裏,夠不上稱“百姓”,隻能說是“黎民”,或者被稱為“庶民”。後來隨著“百姓”地位的降低,“黎民”和“百姓”統一了稱謂,共同指稱普通老百姓。
範仲淹 (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和將領,世稱“範文正公”。慶曆三年,他與人參與“慶曆新政”,提出了十項改革建議。曆時僅一年,因為遭反對,他被貶為地方官。
[閱讀鏈接]
傳說,每年春節,洞庭龍王都要扮成凡人模樣,來到凡間看熱鬧,和老百姓一起過新年。
百姓知道隻要是洞庭龍王一出現,就有金鳳凰飛來,盤旋於洞庭湖之上。百姓本不認識龍王,但是隻要看見金鳳飛來,就知道龍王已經到來。
洞庭湖畔,神龍和金鳳同時出現,龍鳳呈祥的景象預示著來年將風調雨順,五穀豐收。所以為了來年的風調雨順,膜拜龍神的洞庭湖人就製作金龍,挨家接戶舞龍燈,叫人們敬奉龍,求神龍保佑,祈求吉祥與幸福。
久之,新春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節,挨家接戶舞龍,亦成為洞庭湖地區的傳統習俗流傳至今,而隨龍飛臨的金鳳凰,也在洞庭湖邊落戶下來,成了鳳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