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郎在帝都 第十章 太子(1 / 3)

霍搖山起身。

這時,又有一個小太監從回廊深處匆匆來,輕聲說道:“喜公公,陛下吩咐讓錦衣侯的母親、姐姐陪著進宮,拓跋皇妃想見一見。”

於是,喜太監又請桂玉真和霍青青。

桂玉真站起來,尚且有些不敢相信,說道:“我等婦孺亦可陛見?”

桂玉真從小在桂府長大,又嫁進長安霍家,有些事她也是知道的。霍百煉此次進宮,便是以錦衣侯世子的身份叩謝天恩,這是君臣的見麵,正如一個七品知縣上任前也要來宮裏見一見皇帝陛下,亦是一樣的道理。

霍搖山雖幼,又不做官,但單憑錦衣侯這三個字,就足以算得上朝為長安郎、暮登天子堂,君臣的會麵,臣子的母親和姐姐是沒有位置的。

喜公公捏著公鴨嗓,不倨不傲道:“是這樣的,陛下原話:朕聽說那長安小子還要人抱,在勤政殿傳喚,弄著這麼一派正經的,未免人家要說我這老頭子欺負娃娃,就在禦花園設宴,不要搞得那麼拘束。”

桂玉真頓時喜滋滋的,請奶奶姑姑嬸子小姐兄弟等人繼續安坐看戲,隨兒子女兒出了府,坐了車便往皇城去了。

帝都計有三道大城牆,最外一道是真正的軍事保護。前朝韃子防著漢人武力,把城牆拆了,隻築造了一普通府城規模的城牆。

太祖皇帝奪下此城,以江南的人力物力營建而成如今規模。牆體又寬又高,其寬足可跑馬放炮,其高足以俯視遠山,至於崗樓、射塔、甕城、藏兵洞等,更是一應俱全。

第二道是內城牆,正是在韃子留下的老城牆基礎上修葺而成,進了內城牆,便是皇城。皇城內主要是各衙門駐地,上衛官兵的屯兵地,以及那些少府、宗人府、內務府等為皇室服務的機構,禦馬監、火器廠、史閣館等關乎國家要密的衙門,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穿過皇城,便是宮城,過了宮禁,這才算是真正到了皇宮大內。

皇宮不可佩劍,不可騎馬,不可坐轎,一般如果沒有皇帝陛下特許,隻能一路靠著雙腿,而這種特許一般都是很珍貴的賞格,霍搖山自認他是享受不到的。

然而,他居然真有一頂轎子。

說是轎子,但實在是抬舉了,隻是一張太師椅,兩扶手下串兩根木棒,前後四個身強力壯的太監扛起,又晃又高,好像隨時會傾倒,實在很不舒服。

桂玉真與霍青青兩人輪換著坐,走一段路累了,就換一個人坐轎子,至於霍搖山,當然勉為其難坐在娘親和姐姐的懷裏了。

在路上,霍搖山一邊有感於大內森嚴,一邊也對此行開始了盤算。

從長安往帝都的一路上,萬裏迢迢的旅程,霍搖山自然不可能什麼都不幹,一路上他買了許多書,有正史有野史,坊間格外暢銷的話本小說演義故事亦不放過。

不過,這位皇帝陛下如何起兵奪下侄子江山的傲人傳奇,那是萬萬不敢記諸於文字的。隻是本朝畢竟不是前朝那韃虜統治,官府有些事也不能那麼撕破臉毫無顧忌,霍搖山旁敲側擊再印證自己掌握的知識,亦能推測三四分。

有三四分,已經足夠了。

從聖旨發出那日起,長安霍家就已經不可避免卷入這場朝堂旋渦,再也不能繼續像以前那樣舒舒服服做鄉下的地主老財,而霍搖山,則是旋渦卷起的一道漣漪刮下的一顆小石子。

所有的一切,其追本溯源,隻有四個字,得位不正。

即便是那些不曾記載於史冊的皇宮大內陰私事,有相當多的新皇亦是曾飽受詬病,被認為是得位不正的典型,尤其是廢長立幼、繼承大統,如隋煬帝,或者那兄終弟及、不合中原禮製,如宋太宗。

至於那名聞天下的玄武門之變,更是為坊間話本小說提供了堪稱無以倫比的素材,殺兄殺弟簡直匪夷所思,李世民何等英雄豪傑,大唐何等輝煌偉大,還是難以掩蓋此事,遺後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