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國氣象——宋元明清瓷器4(1 / 3)

瓷國氣象——宋元明清瓷器4

集曆代之大成的清代瓷器

清代是我國製瓷史上的集大成時期,其製瓷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數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成就不凡。

1644年,清世祖順治帝入關,他是清入主中原後第一位皇帝,在位17年,這段時期,正是清朝建國初期百廢待舉的時期。

1651年,清室開始沿襲明代宮廷舊製,下令燒造黃龍碗等器。北京雍和宮藏有順治八年江西監祭奉敕敬造款的官窯青花雲龍紋香爐。由此推斷,順治官窯瓷器製作年代大部分應晚於1651年,屬順治晚期的作品,且產量很少。

順治官窯器品種有青花、五彩、茄皮紫釉、黃釉、藍釉、醬釉、白釉等。而民窯器燒造有青花、五彩瓷等,其中品種和數量較多的是青花瓷。

順治一朝時間較短,且處於明末清初政權更迭的轉變時期,故這一時期的無款瓷器常被籠統地稱為“明末清初”瓷。

順治時期瓷器造型也充分體現出這一過渡時期的風貌,有些沿襲了明末天啟、崇禎時期瓷器的遺風,但也出現了一些新型品種,如筒花觚、洗口獸耳瓶等。民窯器多造型古樸稚拙,胎體厚重,器足寬厚,多為砂底。釉質青白,多白中閃青,如鴨蛋殼色。

順治民窯器多不署年款,但有的署幹支紀年款。順治時期民窯瓷器器形有筒瓶、橄欖瓶、蒜頭瓶、洗口獸耳瓶、筒花觚、花觚、觀音尊、將軍罐、蓮子罐、香爐、筒式香爐、筆筒、淨水碗、碗、盤、碟、杯等。

筒瓶,也稱為“象腿瓶”,口微撇,短頸,溜肩,腹為長筒形。順治時期,將筒瓶寓意為“大清天下一統”,一直延續到康熙時期,成為當時最為流行的器物之一。

如順治青花雲龍紋橄欖瓶,高54厘米,醬釉口,腹部繪火珠雲龍紋,有“大清順治庚子年”幹支紀年款。

清朝前期,景德鎮瓷器代表了國內乃至世界製瓷的最高水平。隨著國內外及宮廷對景德鎮瓷器的需求量的激增,使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鎮瓷業進入了製瓷曆史高峰。

康熙時期,逐步將景德鎮的禦窯廠恢複完善,其產品質量更加好轉,這一時期在整個清代瓷器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康熙十七年,派內務府官員至景德鎮,駐廠督造,並開創了以督窯官姓氏稱呼官窯的先例,比如具有代表當時製瓷水平的“臧窯”、“郎窯”等。

康熙瓷器品種繁多,千姿百態,造型普遍古拙,胎體比較厚重,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體組合的技法,修胎工藝精細,交接處不留痕跡。

如康熙青花龍紋瓶,高23.5厘米,口徑4厘米,足徑6.1厘米。瓶口微撇,短頸,圓肩,肩以下漸收,圈足。瓶身繪立龍兩條,張牙舞爪,龍身卷曲,威武凶猛。足內有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製”6字款。此瓶造型挺拔,為康熙官窯青花瓷器中的佳作。

康熙五彩釉瓷的主要顏色有紅、黃、紫、綠、藍、黑等,很少用青花,描繪精致;另一特征是在康熙後期的作品中,人物麵部隻用輪廓勾出而不填彩。

模仿前代名瓷也是這一時期的生產特點,如在造型上模仿古代銅器,在風格特點上模仿各大名窯的釉色紋飾等。這種模仿,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多種顏色釉的出現,如“臧窯”出產的蛇皮綠、鱔魚黃、吉翠、澆黃等。

1705年,朗廷極任江西巡撫,兼管窯務,史稱“郎窯”。在其任職期間,大力推動瓷器革新,豇豆紅、郎窯紅、胭脂紅、祭紅、灑藍、瓜皮綠、孔雀藍、豆青、金銀釉等花色品種紛紛出現,爭奇鬥豔。

如康熙豇豆紅釉菊瓣瓶,高20.3厘米,口徑5.2厘米,足徑4.2厘米。瓶撇口,細長頸,圓肩,肩下漸收,圈足。因近底處凸雕一周細長的菊瓣紋,故稱菊瓣瓶。

通體施豇豆紅釉,釉色滋潤淡雅,呈現出深淺變化的粉紅色,其間夾雜少許綠色苔點。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製”6字款。

豇豆紅釉因燒製困難,故基本無大件器物,主要有瓶、太白尊、小盂、洗等文房用具。此菊瓣瓶釉色明豔勻淨,是豇豆紅釉中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

琺琅彩、粉彩是這一時期的重大發明。琺琅彩是國外傳入的一種裝飾技法,初期琺琅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後畫花卉,有花無鳥是一特征。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琅彩的影響而產生的新品種,描繪人物服裝或植物花朵時,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麵用芸香油調和的彩料渲染。其效果較淡雅柔麗,視覺上比五彩軟,所以也稱“軟彩”。

康熙後期的瓷畫風格多受當時著名畫家“四王”的影響,裝飾內容多為山水鬆石、古裝人物、神仙羅漢、仕女美婦等。

雍正時期是清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產達到了曆史最高水平,製作之精冠絕於各代。總體風格輕巧俊秀,精雅圓瑩。

這一時期的粉彩最為突出,大肆盛行,從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僅白地彩繪,還有各種色地彩繪,如珊瑚紅、淡綠、醬地以及墨地等。

清宮珍藏的雍正粉彩鏤空團壽蓋盒,通高13.2厘米,口徑21.7厘米,足徑12.9厘米,盒呈扁圓形,上下子母口套合,蓋麵隆起,蓋頂置寶珠形鈕,圈足。盒內設9格,外壁以粉彩描繪纏枝花紋。

蓋麵先鏤空纏枝蓮紋,蓮朵中心鏤空團“壽”字,再以粉彩描繪。口沿塗金彩,近足處繪雙重蓮瓣紋,圈足外牆繪回紋。足內施孔雀綠釉,外底中心青花雙圈內留白,以青花料篆書“雍正年製”雙行4字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