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國氣象——宋元明清瓷器2(3 / 3)

該罐青花色彩濃豔,釉裏紅略暗。通體青花釉裏紅紋飾。罐蓋繪青花蓮瓣紋、卷草紋、回紋各一周。罐身近口沿處繪青花纏枝花紋、卷草紋各一周。

肩部繪下垂如意雲頭紋,雲頭紋內繪青花水波紋托白蓮,雲頭紋之間繪折枝牡丹紋。腹部四麵堆塑雙菱形串珠開光,開光內鏤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園景,以釉裏紅繪山石、花卉,青花繪花葉,紋飾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飾青花折枝蓮花,與肩部雲頭紋相對應。近底處繪卷草紋及變形蓮瓣紋,蓮瓣紋內繪倒垂寶相花紋。

此罐造型豐滿渾厚,紋飾層次鮮明,綜合了繪、鏤、塑、貼等多種技法,特別是鏤花裝飾在元代瓷器上較少見。青花、釉裏紅在作品中互為襯托,紅、藍交相輝映,整體形成一種氣度雍容而又花團錦簇的藝術效果。

玉壺春瓶是元代景德鎮瓷的常見器型,其品種有釉裏紅外、青花、青白釉、孔雀綠釉青花等多種。

如釉裏紅劃花兔紋玉壺春瓶,高20.5厘米,口徑6.3厘米,足徑6.8厘米。瓶撇口,細頸,垂腹,圈足。通體施青白釉。

肩部及腹徑最大處各有暗刻弦紋4道,上腹部刻畫一隻野兔奔跑於花草間,小兔作回首觀望狀,以釉裏紅點睛,刻畫技法嫻熟,刀鋒犀利灑脫,線條流暢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花紋空白處隨意塗抹釉裏紅,形成紅地白花,增強了圖案的藝術效果。瓶內口部塗抹釉裏紅。

小件用具再如釉裏紅轉把杯,高10厘米,口徑7.7厘米,足徑3.8厘米。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以中空竹節式高足。通體施青白釉。杯身塗抹3塊釉裏紅斑,並置一小圓係,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銜接,可以自由轉動而不脫開。

此杯裝飾斑塊發色鮮豔,似晚霞般美麗,實屬難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轉動的杯足更增其玩賞性。

江西省高安元代瓷器窖藏也發現一件元代釉裏紅印花塑貼蟠螭紋高足杯,其杯足也可轉動。由此可知,轉把高足杯應是元代高足杯的時代特征之一,而且高安雲龍紋梅瓶也體現了“至正形”元青花紋飾繁密、主輔結合、繪畫精美的特點。

江西景德鎮有一件色澤絢麗、造型奇特、精絕無雙的瓷器珍品,即元代青花釉裏紅樓閣式穀倉,通高29.5厘米,橫寬20.5厘米。倉樓為亭式重簷,瓦由釉裏紅點彩串珠組成,飛簷、朱棟、雕欄,造型別致,華貴絢麗,充分體現了江南木構建築的特色。

該瓷穀倉脊吻塑雙獅頭,四角飾卷雲,重脊中部各飾一朵雲紋,正脊中部飾以帶葉仰蓮,上置扁平形矛頭。倉樓係活動式裝置,中有子母口覆蓋於倉上,四立麵下視均為四柱三間,倉樓內置寶座。正中後,以串珠組成“十”形鏤孔圖案,與前樓相通。兩旁有亭樓,底層前後均為兩柱夾倉。

插板式活動倉門兩側用青料書直行楷書七言句對聯,右聯為“禾黍豐而倉廩實”,左聯為“子孫盛而福祿崇”,橫披“南山寶象壯五穀之倉”。

該倉後麵柱間空檔為墓銘,青料直行楷書,計12行,159字。左右亭正麵牆各用紅料楷書“五穀倉所”與“淩氏墓用”字。

瓷匠把青白釉、紅釉、褐釉、釉裏紅和釉下彩青花集中於穀倉之上,瓦壟欄杆均以串珠紋組成。樓閣及兩側亭樓上塑有10個優伶,有的手執掌扇,有的懷抱琵琶,有的吹簫弄笛,有的甩袖起舞,上下左右有人物18個,姿態各異。

此外,元代其他地方瓷器還有吉州窯和玉溪窯等。

吉州窯白地黑花裝飾技法緣於北方磁州窯,但又具有吉州窯自身的特色。其白地泛黃,黑花發褐,底色與紋飾色彩的對比沒有磁州窯的白地黑花瓷那樣強烈。

如元吉州窯白地黑花卷草紋罐,通高6.5厘米,口徑5.5厘米,足徑6厘米。罐直口,直壁,平底,附嵌入式蓋。外壁采用白地黑彩裝飾,主題圖案為纏枝卷草紋,蓋麵飾一折枝花卉紋。此罐形體較小,應為蟋蟀罐。圖案簡捷流暢,自然大方。

玉溪窯的青花與景德鎮的青花風格明顯不同,玉溪窯青花器的胎質酥鬆,釉色泛黃,青花色調灰暗,釉麵玻璃質感很強。

雲南省祿豐元代火葬墓中發現有玉溪窯青花玉壺春瓶,高25.6厘米,口徑6.7厘米,足徑9.5厘米。瓶撇口,細頸,垂腹,圈足。通體施青黃釉,外壁以青花繪蕉葉、蓮瓣、魚藻紋。

此瓶的青花色澤雖不如景德鎮青花,但繪畫技法自然流暢,寥寥數筆即將紋飾表現得生動,具有一定的活潑藝術效果,充分反映出元代我國邊疆地區製瓷業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精湛的技法。

[旁注]

《易經》 亦稱《周易》、《易》,在祖國傳統文化寶庫中占有重要的席位。《周易》是一部我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幹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

匜 我國先秦禮器之一,我國古代貴族舉行禮儀活動時澆水的用具,用於沃盥之禮,為客人洗手所用。匜最早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流行於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周朝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為盤、匜組合。匜的形製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瓢,前有流,後有鋬。為了防止置放時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鑄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緩一些的無足。

八仙 是指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始定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八吉祥紋 又稱“八寶紋”, 是一種典型的含有宗教吉祥意義的瓷器裝飾紋樣,指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腸結八種圖案,分別代表佛法圓輪、佛音吉祥、覆蓋一切、遮覆世界、神聖純潔、福智圓滿、活潑健康和回貫一切,被藏傳佛教視為吉祥象征。

柯九思 (1290年~1343年),字敬仲,號丹丘、丹丘生、五雲閣吏,博學,長詩文,精鑒別。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書法雄健穩秀。工山水、花卉、竹石,尤精墨竹。元文宗仿宋閣學製,柯九思被遷升為奎章閣鑒書博士,專門負責宮廷所藏的金石書畫的鑒定。

沐英 明朝開國名將。字文英,朱元璋義子,鎮滇10年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對西南安定作出傑出貢獻。封黔國公,追封黔寧王,諡昭靖,享太廟,塑英像於功臣祠,配享太廟。為明朝統一和穩定征戰30年,功勳卓著。

脊吻 分為正脊吻和垂脊吻,正脊吻也叫大吻,即殿宇頂上正脊兩端的吻獸,一般是龍頭形,張大口銜住脊端,故又稱吞脊獸。垂脊上的吻獸名稱較多,除叫垂脊吻外,還叫屋脊走獸,簷角走獸,仙人走獸等。

[閱讀鏈接]

《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的經曆非常複雜。1950年,沐英墓被盜,這件青花梅瓶就是被盜文物之一,並很快被賣了。據當年資深文物專家王引先生介紹,當時,有人在新街口附近,抱著個大瓷瓶子兜售。

剛巧,這一幕讓當時開古玩店的收藏家、新中國成立後在南京文物公司工作的陳新民看到了。陳新民一見,便認出這是一隻梅瓶,知道這東西不簡單,當時他就判斷這是元代的瓷器,便問那人從哪裏得來的,要多少錢。

那人看到陳新民識貨,便開始講價。寶物求之不得,稍縱即逝。陳新民最後花重金買了下來。後經文物專家鑒定,這隻梅瓶是一級國寶,定名為“梅瓶”。後收藏於南京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