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宮籬苑——海澱二園(2 / 3)

6月遍堤黃花隨風搖曳,雨後的傍晚,泛舟西湖眺中堤,見參天立楊鬱鬱蔥蔥,嵌如翡翠,落日熔金,輝映玉橋如虹垮水雄渾壯麗。若東湖西眺,高聳的塔頂立長天,亂雲與餘輝映相燦爛。

東西湖的南岸,存有較大數量的洋槐林,玉淵潭畔槐香幽綿。

雲溪深處,位於櫻花園山南東竹徑南口處,有點題石上鐫刻有“雲溪深處”4個大字。油鬆的翠枝映襯在藍天中,成片的蒼翠綠竹漫布於山南坡上,竹林中遊路蜿蜒而出,猶如溪水貫穿竹林,引人探入幽深的穀地。走出那條路,竟可見遠處如雲櫻花跳入眼簾。可謂竹徑深處,柳暗花明。

此外,在玉淵潭南門昆玉河段的北側,還有一片古鬆林,內有清代所種植的油鬆和側柏,已經有100多年的曆史了。據統計,林內共有古油鬆28棵,古側柏250棵,古國槐8棵,都是極其珍貴的樹種。

[旁注]

金中都 仿照北宋汴京之規製,在遼南京城基礎上擴建。金中都的規劃特點主要有三點, 第一是宮城位置居中。第二是向《考工記》的規劃思想靠攏。第三是城內增建禮製建築,如郊天壇、風師壇、雨師壇、朝日壇和夕月壇等。

櫻花 薔薇科櫻桃屬櫻桃亞屬的一種植物,原產於我國的環喜馬拉雅山地區,花每支三五朵,成傘狀花序,花瓣先端有缺刻,花色多為白色、粉紅色。花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被作為春天的象征。

竹 竹滋生易、成長快,古人用來寓意子孫眾多。又因竹曆寒冬而枝葉不凋,故被列為歲寒三友之一,此外,竹子紋也是我國喜聞樂見的一種寓意紋樣。

蟬 蟬隻飲露水和樹汁,加上其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著聖潔、純真和清高。蟬的鳴聲餘音繞梁,所以有著一鳴驚人之意,蟬是周而複始,延綿不斷的生物,寓意子孫萬代、生生不息。蟬諧音於“纏”,在腰間佩戴翡翠蟬寓意腰纏萬貫。在我國古代,蟬還代表第一,象征位居榜首、永奪第一。

笛 一種吹管樂器,是發現的最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音孔由5孔至8孔不等,其中以7音孔笛居多,具有與我國傳統大致相同的音階,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號,有些音孔旁還加打了小孔。

海棠 海棠花妖嬈豔麗“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如處女”因而被人稱為“花中神仙”。以玉蘭花、海棠花、壯丹花寓意為“玉堂富貴”。若圖案為5個柿子和海棠花,則帶有了“五世同堂”的寓意。

元朝 由蒙古族建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帝國,定都大都。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元,並統一了全國。元朝實行一省製,在中央設中書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處理政務。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其間出現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閱讀鏈接]

清代,離玉淵潭西邊不遠,有一座大墳,人們都叫它公主墳,相傳是清朝清仁宗嘉慶皇帝的兩個公主的陵墓。這兩個公主分別是:

莊敬和碩公主,為嘉慶的第三女,為和裕皇貴妃所生,1801年,下嫁蒙古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1811年卒,年31歲。

莊靜固倫公主,嘉慶的第四個女兒,為孝淑睿皇後所生,1802年下嫁蒙古土默特部的瑪尼巴達喇郡王。1811年卒,年28歲。

因為兩個公主去世的時間隻差兩個月,所以陵墓就建在了一起。

三山五園之一的靜明園

靜明園,位於北京海澱區的玉泉山小東門外,頤和園昆明湖西。占地75公頃,其中水麵13公頃。為“三山五園”之一。

玉泉山,是金元以來的“燕京八景”之一,名為“玉泉垂虹”,清乾隆時改稱“泉趵突”,並賜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最早的建築,為金章宗避暑的芙蓉殿,也稱玉泉行宮。

至明代正統年間,明英宗在此建上、下華嚴寺,及金山寺、崇真觀、望湖亭等建築。

清康熙年間在芙蓉殿的基礎上擴建成行宮,初名澄心園,後來康熙皇帝將之更名為靜明園。

到了乾隆年間,又大規模地進行了擴建,形成了“靜明園十六景”,時為靜明園的鼎盛時期。其中“玉峰塔影”、“裂帛湖光”、“玉泉趵突”等飲譽京都。

玉峰塔,建於清朝的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在下江南的時候,在鎮江的金山寺見到了高大巍峨的慈壽塔,心生敬仰,就命人將塔繪製成圖,回北京後於玉泉山的主峰上建起了這座玉峰塔。由於在塔中供奉著定光佛像,因此也被稱為“定光塔”。

玉峰塔是一座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塔高47.7米,全身淺杏黃色,上下共7層。塔身坐北朝南,一、三、五、七層的東、西、南、北四麵閣開一座券式門,其他各麵開拱券式鏤花漏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