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後苑——禦花園(3 / 3)

又有傳說,圖案中的老者是諸葛亮,他正雙手拱起,神態專注於天空中的北鬥七星,因而又稱此石為“諸葛拜北鬥”。

海參石置於禦花園天一門的東側,是由一大堆海參狀的小石頭聚合而成。石高0.76米,高0.25米,整個石體如首尾相連,糾纏盤繞的無數海參。石呈黃褐色,略顯半透明,實為難得的精品。

這塊奇石因何而形成,已無從考證,但是據有關史料記載,是在明景泰年間增建禦花園時所置,其石是一塊石英晶簇,確為世間罕見的奇石珍品。

珊瑚石立於禦花園天一門的東側,與西側另一珊瑚石成雙結對。珊瑚石是古代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經石化作用後形成的化石。這塊珊瑚石表麵呈鹿茸狀凸起,顯得十分豐滿,仿佛珊瑚仍在茁壯成長。

雲盆石又稱石魚池,位於禦花園中部,此石長1.9米,色呈青灰,質地疏鬆,全石如一橫臥長盆,中間低凹,如長湖、如雲盆,這是在石灰岩的溶洞中長成的奇石。

當水在岩壁上不斷地侵蝕、流動時,水中溶解了碳酸鈣,含碳酸鈣的水慢慢的地蒸發,碳酸鈣被沉積下來。又由於水在不斷地流動,在沉積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個雲片狀凹形的波紋槽,這就是雲盆的形成過程。雲盆在明代時,在每個凹槽內盛水養魚,因此又稱“石魚池”。

在禦花園絳雪軒前麵的石座上,挺立著一塊高1.3米的厚木板,形似久經曝曬的一段朽木,背麵還有無數蟲蛀的小孔,但用手一摸它確是石材,是遠古的木化石。

這塊木化石正麵刻有乾隆所題的詩:

不記投河日,宛逢變石年。

磕敲自鏗爾,節理尚依然。

旁側枝都謝,直長本自堅。

康幹雖歲貢,遜此一峰全。

題詩的時間是乾隆丙戌正月,已經有200多年了。

在禦花園絳雪軒前還有一奇石似龍,此石高0.8米,青灰色,皺襞豐富,線條流暢,形象生動,勢似奔騰的青龍,龍首仰視蒼穹,不可一世。據考證,是英石中的珍品,扣之有聲。

禦花園欽安殿西側,立有一塊英石,高約1.48米,寬1.4米,厚不足0.3米,石體變化豐富,似龍似獅,變幻莫測。石表麵上部粗糙,下部光滑,溝壑零落。石體青灰,石質嚴密,擊之聲音清越。

欽安殿東側的東便門外,立有一塊靈璧石,高1.97米,通體呈矩形,背麵切削平整,正麵溝壑縱橫,凹凸起伏,皆為水流衝刷所致,使人感到自然的造化之功。漢白玉長方形的底座,為元代方台。

禦花園東南部有一塊太湖石,高約4米,呈上大下小形勢。通體孔洞疏落,渦穴淺薄,石質均勻,顏色溫潤。此石置於磚花台座上。

磚壇采用六角形須彌座結構,磚壇上部環繞磚製鉤欄,六角十二柱。據文獻記載,此太湖石從異地遷入,但太湖石本身甚為秀美,頗具古風。

禦花園天一門西側有一塊狀似筍石,通高僅0.8米,青褐兩色相間。在我國的古典園林中,筍石通常取細高者,塊狀的還不多見。此石正麵石核全部脫落,正是筍石成熟的標誌。此石可能出自雲南石林,端嚴挺立於長方八角形漢白玉須彌座上。

奔兔石位於禦花園澄瑞亭外,石高0.42米,色呈黑灰,表麵溫潤,質地堅密,敲之有聲。石體隱含白色岩脈,側視似駐足的奔兔,靜中有動,極富情趣。置漢白玉雕石盆中,盆周浮雕有白兔嬉戲林石中間,十分精美。盆下為高腰蓮花辨石雕須彌座。

卵石路在禦花園的通道上,都以各種顏色的小卵石砌嵌而成各種圖案輪廓,這些五色小卵石大部分為各色石英石。每幅圖案又有獨立的內容,有花鳥蟲魚、人物故事、樹木叢林和樓台殿閣等,各盡其妙。總數約900餘幅,可以說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傑作。

從乾清宮進入幽雅閑逸的禦花園,在瓊苑西門入口處,紅牆邊立一太湖石,灰色,高約1.63米,含粗壯紅白兩色岩脈及結晶體,石體孔洞勾連,變化豐富,整體造型呈昂然上拔之勢,太湖石立在雕刻有藩蓮纏枝雕花石座上。

在禦花園南邊入口處有一湖石,高1.8米,上大下小,以底部凸隆為足,叉開成拱形架,立於須彌座台麵上,石體渦狀重疊,孔洞勾連,玲瓏剔透。太湖石下是明代中期六角形彌座,石與座不是原配,這塊太湖石可能是後移入此處的。

禦花園園內的古樹很多,粗略統計大概有160多棵,多數在300年以上,蒼鬆翠柏,千姿百態,各領風騷。

在欽安殿前有一連理柏占據顯位,樹的兩根分別位於故宮中軸線的兩側,於一米多高處合二為一,正值中軸線上方變為一棵。

相傳兩樹自動結伴,心往一處想,堅貞不屈,因而感動了上蒼,使之融為一體,人們叫它連理樹,象征純真的愛情,因而引來了天下不少癡情男女與它相擁。

位於堆秀山東側有一棵古柏,被封為“遮蔭侯”。它在園中名氣最大。此樹高7.8米,樹圍0.9米。它雖貌不出眾,所在的位置也不顯赫,但怎麼會得此殊榮呢?

相傳有一年,乾隆下江南,天氣很熱,隨行的大臣等個個汗流浹背,唯有乾隆爽身愜意。回朝後,乾隆皇帝在園中遊玩來到此樹前,一太監奉承道:皇上去江南時此樹枯萎。皇上一回來此樹又茂盛起來了,看來是此樹隨皇上一同去了江南。

乾隆一想,去江南的路上別人大汗淋淋,而自己卻很涼爽,再聽太監這麼一說,想必此樹暗中為我遮陰,不禁心中大喜,便賜封此古柏為“遮蔭侯”。後來還為它題寫了《柏樹行》刻在石碑上,碑就在樹旁的搞藻堂西牆上。

園中的名貴古樹還有很多,如臥龍鬆和龍爪槐等,這些古樹雖老態龍鍾,但還枝繁葉茂,每天迎接著眾多人們前來觀賞駐足。

禦花園為保留最古的宮內苑囿,其景色特點與一般以山水為主題的皇家園林有很大的不同,歸納起來可概括可以分為四點。

一是布局對稱嚴謹。禦花園中間有條明確的軸線,主要建築及園林小品皆相對布置。如花園的西北一帶,由位育齋至千秋亭,與園東北一帶的璃藻堂至萬春亭的建築,從形式到布局,都采用了一左一右和兩兩成雙的對稱式,包括建築的命名也取東西對仗的辦法,如金香對玉翠,浮碧對澄瑞,萬春對千秋等。

這種工整的布局,嚴格的對稱,在一般園林建築中是很少見的,禦花園因地製宜大膽采用這一形式,主要是為了與整個故宮布局相協調。

然而,盡管建築形式與格局如此對稱,但由於假山、樹木、環境景觀的不同處理,卻沒有給人以雷同的感覺。表現出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高超水平。

二是多古樹名木因。花園建造年久,故園內多古鬆古柏,其美麗如畫的姿態,蒼翠的綠色,給這座特殊的園林增添了不少古雅之美。

三是建築的密度高。一般的園林內都有山水等自然風光,但禦花園居深宮禁幃,受宗法禮製思想之影響,在總體上仍然是故宮建築群的延伸,因此,園內建築很多,亭、殿、館、所較密集,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園林風貌。

四是彩石路麵,古樸別致。園內甬路均以不同顏色的卵石精心鋪砌而成,組成900餘幅不同的圖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戲劇、典故等,沿路觀賞,妙趣無窮。

[旁注]

諸葛亮 (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和發明家。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北鬥七星 由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古人把這七星聯係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古人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

珊瑚 對珊瑚綱中多類生物的統稱,珊瑚是珊瑚蟲死後留下的骨骼。珊瑚蟲的身體呈圓筒狀,有8個或8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喜歡結合成一個群體,形狀像樹枝,骨骼叫珊瑚。在我國,白珊瑚石象征著吉祥富貴,福壽連綿。

詩 吟詠言誌的文學題材與表現形式,漢代以後《詩》則專指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詩的題材繁多,一般分為古體詩和新體詩,如四言、五言、抒情詩、朦朧詩等。詩的創作一般要求押韻,對仗和符合起、承、轉、合的基本要求。

龍 我國古代的神話與傳說中,龍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9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的形象,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封建時代,龍是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至高的權力和帝王的東西。

須彌座 又名“金剛座”、“須彌壇”,源自印度,是安置佛和菩薩像的台座。須彌即指須彌山,在印度古代傳說中,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用須彌山做底,以顯示佛的神聖偉大。我國最早的須彌座見於雲岡北魏石窟,是一種上下出澀、中為束腰的形式。

浮雕 雕塑與繪畫相互結合的產物,采用壓縮的放來來對對象進行處理,展現三維空間,並且可以一麵或者是兩麵進行觀看。浮雕一般是附著在另一個平麵上,所占空間小,所以經常用來裝飾環境。浮雕的主要材料有石頭、木頭、象牙和金屬等

雕刻 對雕、刻、塑三種創製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具有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和審美理想的藝術。

連理 異根草木,枝幹連生。舊以為吉祥之兆。連理枝是指兩棵樹的枝幹合生在一起,在樹皮和木質部之間,有一層細胞叫做形成層,有很強烈的向外和向內的分裂作用,兩條樹枝挨近,互相增生的新細胞,就會長在一起,越是靠得緊,就越容易長在一起,形成連理枝。

大臣 清代用為官號。如內官有總管大臣、軍機大臣等,外官有參讚大臣、領隊大臣等,特遣的稱欽差大臣。至清末盡改各部尚書為大臣,侍郎為副大臣。

石碑 把功績刻寫在石頭上,以便能夠留傳後世的一種豎型石刻,一般作為紀念物和標記,文字是石碑的主要部分。石碑上有螭首,下有龜趺,意在垂之久遠。

[閱讀鏈接]

在禦花園中,諸葛拜北鬥石的南邊,有一塊英德石的“雲盆”。此雲盆長一米、寬40厘米、深20厘米,盆內水中有我國四大名石之一的雨花石,雨花石有姿有色,紅顏常駐永不凋謝,養於清泉,令人心曠神怡。很受人們的青睞,它以紋理美取勝,和質地細膩而又溫潤瑩澈 。

明代開國皇帝喜雨花石,在他60大壽時,他的孫子朱允炆用雨花石拚成“萬壽無疆”4個大字,連同一個形似壽桃的雨花石一起作為壽禮獻給皇祖,朱元璋龍顏大悅,後來就把皇帝位傳給了朱允炆,他就是曆史上的建文帝。

清乾隆皇帝也很喜愛雨花石,現故宮收藏乾隆皇帝賞玩過的雨花石,其中一枚是呈現出蒼龍圖案的“祥龍石”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