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蓮莊緊挨著藏書樓,是清光祿大夫劉鏞的莊園,以義莊、家廟和園林三部分組成,始建於1884年,占地18000平方米。因慕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建湖州“蓮花莊”之名,故日“小蓮莊”,是劉鏞三代用了40多年的時間建成的。
小蓮莊景致與其他的江南園林相仿,有扇亭、石牌坊、假山、竹林。比較有特色的是園子西邊由數十棵古香樟樹組成的古樹長廊。
園子的外園有近6700平方米的荷花池,池邊有逶迤的中式長廊和尖頂的西式小姐繡樓。莊內有禦賜牌坊、匾額、碑廊、家廟、淨香詩窟等。
嘉業堂與小蓮莊僅一河之隔,是由清末著名藏書家劉承幹所建,其園林造法和小蓮莊異曲同工,而園內的藏書樓則聞名天下。園內藏有書籍60萬卷,共16萬餘冊,其中有不少海內珍本、孤本。
第三部分是以東大街以東的張靜江故居和百間樓為主的東北區塊,此外還包括尚待開發的龐宅、金紹城故居及東圓、宜圓遺址等。
東大街原是南潯古鎮的第一商業街,街南就是市河,街兩側有五福樓、大慶樓、天雲樓、長興館、大陸旅館、“野荸薺”茶食、南貨店等一大批百年老店。而“民國奇人”張靜江的故居就坐落在街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潯人質樸善良,既有豁然聰慧、維和積福的性格特點,又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素有“文化之邦”和“詩書之鄉”之稱。
明代時就有“九裏三閣老十裏兩尚書”的古諺。宋、明、清三朝,南潯籍進士就有41人,宋、元、明、清時期,潯籍京官56人。明、清兩代全國各地州縣官56人。
據《江南園林誌》記載:
以一鎮之地,而擁有五園,且皆為巨構,實江南所僅見。
南潯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文化昌盛,教育發達,名人輩出,其中許多人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都卓有建樹,影響遍及鄉裏和海內外。
曆史上,南潯有“詩書之邦”和“鎮誌之鄉”的美譽,許多名人著書立說,學術研究成果豐碩。清代有著述問世的南潯人達280人之多。
其中,許多是具有較高價值的學術論著,如“南潯三先生”的施國祁撰有《金史詳校》、《金源劄記》,邢典撰有《書城雜著》,揚鳳苞撰有《十八家晉史纂》、《補正湖州詩錄》,沈轟撰有《新疆私議》,董蠡舟撰有《三國誌雜校》、《補五代史彙誤》、和《十六國史摭逸》,董恂撰有《古今醫籍備考》、《兩宋宮闈詞》、《南潯蠶桑樂府》等。
在明清期間,南潯人撰寫鎮誌蔚然成風,多達10餘部。總之,南潯名人的著述不勝枚舉,其學術研究及著述包括經史、天文、史地、誌書、水利、農藝、蠶桑、醫學、樂律、音韶、六書、金石、書畫和詩詞等領域。有史學家說,南潯“書聲與機杼聲往往夜分相續”,誠不為過。
曆代許多南潯籍官員吏治廉明、為民稱道者有很多。如明萬曆東閣大學士朱國禎。他在朝時反對魏忠賢專權弄國。1608年、1624等年,江浙遭遇大水,他力主減賦稅以解民困。萬曆年間的刑部主事張鬥,以不畏權勢,秉公執法而名揚南潯。
清代雍正時期,任湖南華容知縣的董炎,在抗洪時身先士卒,同時對苗民賑糧,苗民稱頌他的功德,說:“非董公,吾族無遺種也。”董炎死後,南潯民眾立祠來祭祀他。
清代乾隆時期,時任風山知縣的張升吉在台灣大田奮力打擊日本侵略者。在道光、鹹豐年間曆任清廷駐韓、法、葡、日、比等國參讚、領事等職共12年的吳爾昌,能維護民族尊嚴,不屈不撓地進行外交活動。
南潯人民具有光榮的反抗侵略的革命傳統。如清康熙年間複社領袖之一的董思,辛亥革命期間以巨款資助孫中山革命經費的張靜江、龐青城、龐萊臣,以及在經濟等各方麵全力支持秋瑾從事革命的徐自華姐妹。
南潯擁有眾多的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跡。獨具江南風情的沿河居民建築群、明代百間樓,號稱“江南第一宅”的張石銘舊居和民國元老張靜江故居以及穎園、絲業會館和大小古橋等。
南潯鎮是曆史悠久的文化重鎮,名勝古跡與自然風光的和諧統一,洋溢著江南水鄉詩畫一般的神韻。而歐陸情調與江南古風的意外並處、相得益彰,使古鎮魅力更加引人入勝。
綜觀建鎮以來7個多世紀的曆程,南潯在滄桑中不斷發展和前進。千年古鎮越發煥發出無限生機和無窮魅力。
[旁注]
光祿大夫 戰國時代置中大夫,漢武帝時期改為光祿大夫,掌顧問應對。魏晉以後沒有定員,都是加官及褒贈的官職。加金章紫綬的人,稱為金紫光祿大夫。加銀章紫綬的人,稱為銀青光祿大夫。唐代時用作散官文階之號,光祿大夫為從二品。元、明時期升為從一品,清代升為正一品。
進士 我國古代科舉製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的人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的稱呼。意思是可以進授爵位的人。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代也設此科,凡應試者稱為舉進士,中試者都稱為進士。元、明、清時期,貢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
六書 漢代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6種類型,總稱六書,指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書說是最早的關於漢字構造的係統理論。有了六書係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該係統為依據。六書也是民間一種古老特殊的表演藝術形式,6個人,兩個文場,4個武場。
大學士 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明清時期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708年,唐代置修文館大學士,757年置集賢院大學士,元和年間後,都是由宰相兼領。五代後梁曾置金鑾殿大學士。宋初沿唐製,其後又置觀文殿、賢政殿大學士。
朱國禎 (1558年~1632年) 明烏程南潯人。字文宇,號叫庵居士。1624年春晉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時魏忠賢竊權,朱國禎為葉向高首輔助手,向高去職,由韓火廣繼之;韓火廣又罷官,朱國禎任首輔。旋為魏黨李蕃所劾,朱國禎連上三疏,引疾歸裏。
[閱讀鏈接]
顧福昌作為南潯的四象之一,創業後,人稱顧六公公。顧福昌早年家境清貧,棄學從商,起初擺個布攤。後來,來到南潯鄰鎮江蘇震澤以開小布店為生,兼營蠶絲後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