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仙境 —— 閬中古城(3 / 3)

除了漢桓侯祠和滕王閣外,還有永安寺、五龍廟、瓦口關、川北道貢院、孔家大院、天宮院、清真寺等著名古建築。

永安寺建於唐代,宋、元、明時期,屢經修繕。後世所存的都是元代和清代建築組成的古建築群。

五龍廟是元代建築,整個建築,既具宋代《營造法式》中某些建築特點,又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為同期建築所罕見。五龍廟文昌閣雖僅存後殿,是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築之一。

瓦口關曾是三國時期的古戰場,又名“瓦口隘”,山上原有一道順山勢起伏而成的石砌城牆,城牆中段有拱形石門,上刻“瓦口隘”大字,並有清代鹹豐年間培修隘牆的碑記。後來隻存隘牆痕跡和砌牆的石灰印痕。

川北道貢院又叫考棚,具體建於何時,已無確切記載。川北道貢院是我唯一保存全貌的古代鄉試貢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處高等級科舉考場。

孔家大院是明代孔子第七十六代孫所建的住宅,已有400多年的曆史。該院坐南朝北,由正院10間房屋左右對稱。中間為主庭,東西兩側為花廳,占地300多平方米,建築布局為四合院,是典型的川北古民居大院。

院側是古百花庵。1478年,新都才子楊廷和赴京應考路經閬中,應僧人之請為該庵題寫“雲林”大匾。可惜的是,此匾隻保存到民國時期。後來,庵毀於大火,孔家就在庵側修建了這座孔家大院。明、清時期,孔氏是大戶人家,以教書為生兼營其他產業,後來家道衰落。

天宮院位於閬中城南的天宮鄉。始建於唐代,1459年重建。天宮院因閬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學家袁天罡、李淳風晚年先後來閬定居,在此擇地觀天,著書立說,死後都埋藏於此地,天宮院就是為了紀念他們二人而建立的。

天宮院原有萬年台、牛王亭、正殿、觀音殿等建築,正殿為雙重簷歇山式屋頂,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觀音殿麵闊三間,進深三間,是疊梁式和穿鬥式結構相結合的建築。兩殿均保存完好。

清真寺建於1669年,由陝甘土木專家仿西安華覺寺設計建造。大殿為傳統宮殿式,取明五暗三格局,無中梁,俗稱“二郎擔山”,其造型古樸莊重,氣勢雄偉,整個大殿雕梁畫棟,古雅清淨,是我國著名的清真寺之一。

巴巴寺是伊斯蘭教嘎德耶教門穆斯林的聖地。寺中有林,林中有園,園中有亭榭。寺院內外綠樹環繞,古木參天,竹、柏、楹、桂將寺院掩映在翠綠之中。

巴巴寺不僅是伊斯蘭教聖地,而且是伊斯蘭教建築藝術及其特色磚雕的一顆明珠,為國內少有的伊斯蘭建築群,每年多有穆斯林群眾前來朝聖。

1684年,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裔孫華哲·阿卜董拉希,從甘肅、陝西來到閬中傳教,閬中川北鎮總兵馬子雲視他為老師、長輩,讓他定居在鐵塔寺,也就是古城東門北側。

1689年3月,阿卜董拉希去世。他的弟子祁靜一與馬子雲便在他生前所卜之處建造拱北,即墓亭,排水填土,將其安葬於內,並命名為“久照亭”,俗稱巴巴寺。

巴巴寺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曆史。“巴巴”,即阿拉伯語“祖先”、“祖師”的意思。巴巴寺,以其清幽雅秀、小巧奇絕、精工富麗的建築藝術,吸引著四方遊客。

[旁注]

張飛 字益德,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史書記載張飛是貴族,有智有謀。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

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李元嬰 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639年被封為滕王。因從小受寵,驕縱失度,屢犯憲章。是盛唐時期的風流王爺,瀟灑倜儻,喜愛音樂、舞蹈、能畫一手好畫。唐代張懷瓘的《畫斷》中稱他“工於蛺蝶”。

杜甫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留存後世的詩達1400多首,影響非常深遠。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邵元善 字台山,明朝人,1543年舉人。授峨縣知縣,升民部司徒郎,又被謫通州判,改涿州知州。後被下獄,獲釋後再謫辰州府州判,所到之外,皆有佳績。尤其擅長辭賦,工吟詠,著有《賢奕稿》,陳宗虞為他作序。

劉備 (161年~223年),字玄德,東漢末年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劉備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楊廷和 (1459年~1529年),字介夫,號石齋,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學家楊慎之父。曆仕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為武宗、世宗兩朝宰輔。因“大禮議”與世宗意不合,削職為民。隆慶初複職。著有《楊文忠公三錄》。

[閱讀鏈接]

張飛在閬中駐守7年,屢立戰功。據說,有一次曹魏大將張梆帶領50000大軍進攻巴西首府閬中,當時張飛的守卒不到10000人。但是張飛率領兵士在宕渠與張頜相抗衡,前後長達50天。

後來,張飛依靠當地人民的支持,從梓潼山小路直奔張頜的大本營——瓦口隘,在那裏把張頜打得落花流水,從而取得保境安民的勝利。

閬中人非常感戴他,在他死後,特意選取最好的石頭精工雕成一座“長明燈”。千百年來,每到清明節,人們都要為張飛掃墓,給長明燈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