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4

心肺複蘇急救法

患者從毒物現場救出後,如有心髒、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複蘇。

1意識喪失者的處理。

意識喪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脈搏及血壓的變化,及時除去口腔異物;有抽搐發作時,要及時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類止痙劑。

2特效解毒藥物的應用。

對某些有特效解毒藥物的中毒,解毒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如氰化物中毒後,應立即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同時靜脈緩注3%的亞硝酸鈉10~15毫升;或用4-DMAP2毫升肌內注射,隨後用50%硫代硫酸鈉20毫升緩慢靜脈注射。苯胺中毒要及早應用1%亞甲藍,按每千克體重用量1~2毫克的比例稀釋後緩慢靜脈注射。有機磷酸酯類中毒要及時應用阿托品和肟類解毒劑。

現場救援中,醫務人員要盡快查清毒源,明確診斷,以利於針對性處理。在病因一時不明的情況下,應根據臨床表現,邊搶救邊對事件的原因進行查找,以免延誤救治時機。治療的要點是維持心腦肺功能,保護重要髒器,以及對症治療。經現場初步搶救後,在醫護人員的密切監護下,將患者轉移到附近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搶救。

止血急救措施

1常用止血方法及適用部位。

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是壓迫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加壓包紮止血法和加墊屈肢止血法等。

(1)壓迫止血法:這是一種最常用、最有效的止血方法,該法適用於頭、頸、四肢動脈大血管出血的臨時止血。一個人負傷以後,隻要立刻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壓緊靠近心髒一端的動脈跳動處,並把血管壓緊在骨頭上,就能很快收到臨時止血的效果。

(2)止血帶止血法:該法適用於四肢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動脈出血。常用止血帶(一般用橡皮管,也可以用紗布、毛巾、布帶或繩子等代替)繞肢體綁紮打結固定,或在結內(或結下)穿根短木棍,轉動此棍,絞緊止血帶,直到不流血為止,然後把根固定在肢體上。在綁紮和絞止血帶時,不要過緊或過鬆,過緊會造成皮膚和神經損傷,過鬆則起不到止血的作用。

(3)加壓包紮止血法:該法用於小血管和毛細血管的止血。先用消毒紗布(如果沒有消毒紗布,也可用幹淨的毛巾)敷在傷口上,再加上棉花團或紗布卷,然後用繃帶緊緊包紮,以達到止血的目的。假如傷肢有骨折,還要另加夾板固定。

(4)加墊屈肢止血法:該法多用於小臂和小腿的止血。主要是利用肘關節或膝關節的彎曲功能壓迫血管達到止血目的。在肘窩或月國窩內放入棉墊或布墊,然後使關節彎曲到最大限度,再用繃帶把前臂與上臂(或小腿與大腿)固定。

在進行止血時,如果創傷部位有異物但不在重要器官附近,可以拔出異物,處理好傷口。如無把握就不要將異物拔掉,應立即送醫院,經醫生檢查,確定未傷及內髒及較大血管時,再拔出異物,以免發生大出血,以致措手不及。

2身體不同部位出血的止血方法。

(1)頭頂部出血:在耳前對準下頜關節上方,壓迫顳淺動脈。

(2)麵部出血:用手壓迫下頜角可以止住麵部的大出血,但需要左右兩側同時壓住。若傷在唇部、頰部,則可將拇指伸入傷員口內,其餘四指緊壓傷口下方的動脈。

(3)肩腋部出血:在鎖骨凹處向下、向後摸到的跳動處即鎖骨下動脈,用大拇指壓住它。

(4)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4個手指將肽動脈壓於肽骨上。

(5)前臂出血:將患肢抬高,用4個手指壓在肘窩肽二頭肌肉側的肽動脈末端。

(6)手掌及手指出血: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腕部的尺、橈動脈。

(7)大腿出血:在腹股溝韌帶中點處找到股動脈,屈起傷員大腿,使其肌肉放鬆,用大拇指用力壓住股動脈,必要時,另一隻手的拇指可重壓在上麵。

(8)足部出血:在踝關節下側或足背第一、二路骨間動脈搏動部位(足背動脈)用手壓緊。

3身體不同組織出血的止血方法。

(1)動脈出血,血色鮮紅,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險性大,一般使用壓迫止血法,即在出血動脈的近心端用手指把動脈壓在骨麵上,予以止血。

(2)靜脈出血,血色暗紅,緩慢不斷流出,一般抬高出血肢體以減少出血,然後在出血處放幾層紗布,加壓包紮即可止血。

(3)毛細血管出血,隻需要在傷口處蓋上消毒紗布或幹淨手帕等,再加上棉花團或紗布卷等,用繃帶紮緊即可止血。

4止血時的注意事項。

(1)止血帶不能直接纏在皮膚上,必須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墊子墊上。

(2)采用壓迫止血法時,應根據不同的受傷部位,正確選擇指壓點。

(3)綁紮止血帶部位不要離出血點太遠,以避免使更多的肌肉組織缺血、缺氧。一般綁紮止血帶的位置是上臂或大腿上的1/3處。

(4)綁紮好止血帶後,在傷者明顯部位標記時間,盡快送醫院處理。為防止遠端肢體缺血壞死,在一般情況下,綁紮止血帶的時間不超過2~4小時,每隔40分鍾鬆解一次,以暫時恢複血液循環。鬆開止血帶之前應用手指壓迫止血,將止血帶鬆開1~3分鍾之後,再在另一稍高的部位綁紮。鬆解時,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運送途中鬆放止血帶,以免加重休克。

(5)嚴禁用電線、鐵絲、繩索代替止血帶。

包紮急救措施

受外傷人員經過止血後,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紗布、繃帶或毛巾等包紮起來。傷口包紮的目的是保護傷口,減少汙染和再損傷,預防或減輕腫脹。當傷員有骨折或脫臼時,包紮還可以起到固定敷料和夾板的作用,以減輕傷員的痛苦,並為安全轉送醫院救治打下良好基礎。

1繃帶包紮。

(1)環形包紮法:此法適用於頸部、腕部和額部等處。繃帶做環形重疊纏繞,每一圈重疊蓋住前一圈。第一圈可以稍傾斜纏繞,以後各圈做環形纏繞,並把第一圈斜出圈外的繃帶角折到圈裏,然後再重疊纏繞壓住,這樣就不容易脫落。

(2)螺旋包紮法:此法適用於手指、上臂等處。先做幾圈環形包紮,再將繃帶做螺旋形上升纏繞,每一圈重疊壓住前一圈的1/3~1/2。

(3)螺旋反折包紮法:此法適用於小腿或前臂等四肢部位包紮。先做環形纏繞固定繃帶起始部,然後成螺旋形纏繞上升,但每一圈螺旋包紮都必須反折。反折時以左手拇指按住反折處,右手將繃帶反折向下纏繞肢體並拉緊,每一圈重疊壓住前一圈的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