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表演指導 3.(1 / 2)

舞蹈的表演指導 3.

舞蹈的練習與表演

舞蹈基本功練習

1.素質訓練

素質訓練是對初學舞蹈的學員身體各部位的作用。初學舞蹈的學員,對舞蹈的接觸情況不同,在理解與接受能力方麵也不一樣,身體自然條件有很大的差異。 素質訓練可分為腰和腿的“軟”“開”兩個部分。軟度訓練中可分為肩、胸、腰、腿、胯幾個部分分別加強訓練。

壓肩胛帶是訓練肩和胸的軟開度。在訓練過程中可用趴把杆前壓肩胛帶,也可以兩人一組互相後拉肩胛帶。

腰是身體運動的軸心。腰的軟度訓練是為了增強腰部的柔韌性和靈活性。訓練中,我們可以用地麵吊腰、把杆吊腰和下腰、甩腰來練習。

腿功是舞蹈中最重要的,舞蹈中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深厚的腿功才能完成。訓練中,把杆上壓腿使腿內側的肌肉韌帶得以舒展達到軟的效果。而大踢腿則使腿部不僅有軟度,還更加強了腿部肌肉的力量。

胯的軟度即是髖部的開度。舞蹈中,胯的作用也很大,可以擴大動作的空間範圍,增大動作的幅度,使身體的下肢更具有表現力。訓練中,可用坐地分腿練習和躺地分腿練習。趴青蛙、躺青蛙也是增強胯的軟度的好方法。

2.形體訓練

形體訓練即塑造身體的形態姿勢,使身體各部位達到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使整個動作更具美感。形體訓練是構成舞蹈語彙基本條件,是推向舞蹈藝術的必經之路。在這裏,一般分為“扶把動作”和“離把動作”訓練。

扶把動作是借助把杆進行對身體的柔韌、力量、重心、美感的訓練。主要以腰和腿的基本功訓練為主。

腰在達到一定的程度後,必須柔韌地靈活地運用。在把杆上,我們可以用胸腰、前旁後下腰、單腿前後下腰、跪下腰等訓練項目。

腿的訓練包括胯的開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腳踝關節的柔韌靈活和腳背的繃提。在訓練中,可以圍繞芭蕾基本元素“開”“繃”“直”來完成。

開:指髖關節向人體兩側外開。腿部運動過程中,從髖關節到膝關節再到腕關節、腳趾尖全部向外轉開,這樣可以舒展人體的線條,使整條腿看上去更修長更具有表現力。訓練中,可以用蹲等練習。

繃:指腳背有力地繃提,使腳的線條顯得更加修長漂亮。訓練中可以用擦地、小踢腿、劃圈、控製等項目練習。

直:指在動作中,主力腿和動力腿的膝蓋都必須直立穩定。訓練過程中,在沒有特定動作需要下必須要求直,使腿更修長優美,增強了身體的表現力。

另外,扶把動作訓練的應用可先用慢速或中速的音樂伴奏,然後再用快速的音樂。但必須節奏鮮明,使學員易懂,從而增強動作的記憶力。

離把動作訓練主要訓練學員在完全脫離把杆的情況下身體做到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通常都以小組合練習。如離把的擦地、控製、小跳、大踢腿等。

3.技巧訓練

在有一定的身體素質能力基礎上,進行技巧訓練。技巧有一定的難度,是技巧性很強且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動作。包括“轉”“翻”“跳”等特技。無論從數量、質量、速度及姿態等方麵都要“精”。教學中,要根據學員的自身的能力、條件、特長來“因材施教”。訓練中,以單一項目反複訓練為主,力求達到穩、準、動作流暢的標準。

轉即旋轉。以身體垂直於地麵的軸心,給予恰當的動力,沿著一定的方向360度地旋轉運動。旋轉一般有原地自轉、移動轉和空中轉。

翻即翻身。以身體的中心線為軸心,翻轉360度。教學中,我們可以用腰翻身、點翻跟串翻項目進行訓練。

跳就是跳躍,即在空中形成一種優美的造型姿態。跳躍一般有三個步驟:

起跳。身體快速離開地麵,向騰空做好準備。

騰空舞姿。當人體重心向上最高點時做出的造型姿態。

落地。人體重心向地上掉下時應前腳掌先著地,過渡到後腳跟著地,膝關節屈曲,起到緩衝作用,達到輕巧穩健。

4.舞姿訓練

舞姿即身體的基本姿勢形態。舞姿講究“手”“眼”“身”

“法”,配合身體軀幹、腿部、手臂、頭和眼睛的協調性而完成。基本舞姿包括手腳的基本形態姿態,基本位置,部法的訓練,配合腰腿功、技巧形成一組具有高度的雕塑性、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