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表演指導 2.(2 / 2)

題材的選取、情節結構的安排、舞蹈動作的運用,都必須為正確而深刻地表現主題服務。舞蹈作品的主題要寓於舞蹈形象之中,要避免采取非舞蹈的手段把某種抽象的思想觀念硬塞進舞蹈裏。人物是舞蹈作品表現的主要對象,在舞蹈作品裏,編導往往是通過對人物的描寫來表現作品的主題和他對生活的評價的。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要堅持典型化和性格化的原則。塑造人物主要通過行為的描寫和感情的抒發。在舞劇裏常把人物置於尖銳激烈的矛盾衝突、典型環境之中,來展現其性格;在敘事性舞蹈裏,生動巧妙的情節結構是表現人物的重要方法。

在抒情性舞蹈中,角色的身份往往不像敘事性舞蹈那樣明確,有時是人,有時是自然景物,但不論其外部形態如何,都是舞蹈作者在緣物寄情、托物言誌,抒發著情感態度。抒情性舞蹈的環境往往是一個時代氣氛的概括,表演者也常常是置身於這樣的氛圍中,見景生情、寓情於景,進而情景交融地創造出詩的意境和生動的舞蹈形象。

舞蹈的語言與結構

舞蹈的語言

舞蹈的語言主要由一係列能表現一定思想感情的舞蹈動作所組成。它是從社會生活、人的情緒狀態、自然現象中提煉加工,使之美化、節律化、造型化後形成的。它是舞蹈作品中表情達意、敘事狀物的最基本手段,是構成舞蹈形象的基礎。在舞蹈藝術領域中,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舞蹈之所以千差萬別,也在於構成舞蹈語言的舞蹈動作和姿態在形態、節奏、動律和組織結構方麵的差異。舞蹈語言要求形象化、性格化,而且必須生動、鮮明、凝練、集中,有獨特的個性。舞蹈語言主要可分抒情性的和敘事性的兩種。抒情性舞蹈語言的功能是抒發人物思想感情,表現人物性格特征;敘事性舞蹈語言的功能是描寫人物行為,推動情節發展和揭示矛盾衝突。由於舞蹈藝術是以抒情性為其本質特征的表現性藝術,敘事性的舞蹈語言也應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

舞蹈的結構

舞蹈的結構指舞蹈作品的組織方式和內部構造,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現作品主題思想的重要藝術手段。在藝術構思時必須考慮如何把一係列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情緒等分主次、輕重、繁簡、先後,合理而恰當地加以安排和組織,使其既符合生活的規律,又適應一定體裁的要求,組成一個完整的舞蹈作品。舞蹈和舞劇作品的結構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傳統式結構

傳統式結構又稱戲劇式結構,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結構形式。即按照情節內容發展的時間順序漸次展開,作品從開端、發展、高潮直至結局,層次遞進比較清晰,場次劃分也比較清楚。

2.時空交錯式結構

時空交錯式結構或稱心理結構。其特點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以作品中人物的心理變化作為安排人物行動、展開情節事件的貫穿線,常采用正敘、倒敘、閃回等手法,把過去、未來與現實有機地交織在一起,便於在比較短的時間和篇幅裏表現較為廣闊的生活內容和深刻的人物內心世界。

3.篇章式結構

篇章式結構是由幾個既有聯係又相對獨立的場景和段落組成。整個作品有統一主題和貫穿性人物,其中每幕、每場都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近似於幾個樂章組成的交響樂和幾個篇章組成的組詩。在結構作品時,還應注意:要服從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要適應不同舞蹈體裁的要求,本身要完整協調;要尊重和適應民族的藝術欣賞習慣。

舞蹈的體裁

舞蹈體裁又稱舞蹈樣式,是舞蹈作品表達思想內容的外部形態。各種舞蹈體裁的形成,是人類長期藝術實踐的產物。舞蹈作者根據表現生活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需要,從簡單至多樣,從低級至高級,不斷創造出各種各樣的體裁。

舞蹈體裁,根據舞蹈不同的表演形式,可分為單人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組舞、音樂舞蹈史詩、舞劇等;根據舞蹈不同的風格特點,可分古典舞蹈、民間舞蹈、現代舞;根據塑造舞蹈形象的不同方法,可分為抒情性舞蹈、敘事性舞蹈、戲劇性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