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學習指導 3.(2 / 3)

一般的批量產品,由於有既定的質量標準,在布局上雖然不可能像機械產品一樣千篇一律,一模一樣,但也不允許有很大的變化,離開樣品很遠,所以其布局是比較簡單的。而精雕作品的布局則要求別出心裁,別開生麵,最忌拾人牙慧、落入俗套。故而布局對石雕作品成敗以及藝術價值高下有著重要的影響。

2.打坯戳坯。

石雕藝人的構思布局若胸有成竹,可直接在石料上敲打落形。少數大型作品或構圖複雜的作品,要畫設計圖或捏泥塑稿。打坯是雕刻作品的第一步,用打坯鑿大刀闊斧地劈削出作品的外輪廓、景物的大塊麵,以最簡練、概括的手法,將構思變成視覺形象。

打坯中特別強調整體觀念。藝人有所謂“四從”的說法,“四從”就是“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從主到次,從表到裏”。

整體給人以總印象,大效果,諸如作品的主體是直立、橫置還是傾斜,作品的外形是長方形、三角形還是圓形等等,都會給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覺。

再如對外輪廓線的處理對作品影響也很大,哪些地方要“開門”(為破長直線的凹線),“開門”的部位、大小等等必須仔細推敲。打坯時必須從這些有關整體效果的地方著手。

“從大到小”,在一件作品中體積(或麵積)較大的景物先予定位,其他部分也就容易安排了。

“從主到次”,在不少作品中有些體積不大的“眼”,如花卉中的花,人物中的頭臉等,先確定它們的位置、大小,就可以此為準,生發開去。

“從表到裏”,要求首先處理好作品欣賞的第一層次,然後作深入刻畫,使作品跌宕起伏,層次豐富。

戳坯是用闊鑿戳出景物較小的分麵,一些小作品也有不用打坯而直接用闊鑿戳坯的。戳坯和打坯都要留有餘地,以備必要的修改調整,同時又不能太臃腫,要盡量接近實體。對此,藝人有“打坯不留料,雕刻無依靠,打坯打徹底,雕刻省力氣”之說。

3.放洞鏤雕。

這是一道花時最多、技藝最複雜的重要工序,雕刻的過程就是不斷剔除多餘石料,逐步顯現景物實體的過程。

作品實體外層的多餘部分,主要靠打坯戳坯時鑿除,實體本身的空間以及裏層的豐富層次,隻有靠放洞鏤雕才能得以實現。放洞是為了給鏤雕創造條件。

放洞得當,可以使作品形態確切,疏密得體,層次豐富,玲瓏剔透,精巧耐看,嚴密堅實。放洞一般都在景物本身的間隔和景物之間處進行。藝人十分重視放洞,並在“洞法”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鏤雕是放洞的繼續和深入。放洞在石料上留下了許多大小不同的規則的圓洞,而鏤雕則是改造圓洞,使圓洞成為實體之外的形態多變的空間。空間與實體互為依存,空間越具體、實體越顯露。必要的空間都鏤雕出來了,實體的造型也就完成了。所以有人把雕刻的過程概括為“運用減法,求得實體”。

4.精刻修光。

這是雕刻中的最後一關。精刻用以深入刻畫細部,修光用以修飾外貌,使作品顯得有生氣、更美觀、更傳神。

精刻時著重刻畫景物的細微之處,傳神之點。諸如通過刻畫眼睛、嘴角,以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精雕葉筋、花瓣、藤,以表達花卉蓬勃的生機;細鏤飛簷、窗花,以表現山水的優美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