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學習指導 2.(2 / 2)

至於玉石的製作,一般人以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實不然。玉石的質地很堅硬,雕刀刻不進去,而是采取琢磨的方法,即在製作時,用各種形狀的鑽頭、金剛砂和水,根據作品形狀把多餘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要花很長的時間。

漆雕

漆雕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也叫剔紅,其技藝始於唐代,工藝流程極其複雜。製漆、製胎、打磨、做裏退光等等,過程繁複,用時很長,因此大型漆雕也極其昂貴,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貴胄的陳設品。

漆雕是一種在堆起的平麵漆胎上剔刻花紋的技法。元、明時期傳入北京。經漆雕藝人們的辛苦鑽研,漆雕技藝逐漸完美成熟,漆器成為具有北京特色的工藝美術品。北京漆雕與湖南湘繡、江西景德鎮瓷器齊名,被譽為“中國工藝美術三長”。

玻璃鋼雕塑

玻璃鋼雕塑是雕塑的一種成品類型,具有質輕、耐腐蝕、成本相對較低的特點。玻璃鋼又稱FRP,學稱纖維增強塑料,它是以合成樹脂為基本材料,以玻璃纖維及其製品為增強材料組成的複合材料。

貝雕

貝殼的種類很多,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色彩和紋理也很美麗,有的還是很妙的反光體。貝雕就是選用這些有色貝殼,巧用其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經剪取、車磨、拋光、堆砌、粘貼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貼、半浮雕、鑲嵌、立體等多種形式和規格的工藝品。

貝雕巧妙地將人與海結合起來,貝雕是海的綺麗與傳統文化智慧的結晶,具有貝殼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國畫的格調美。自古而來記載著人與海的故事,傳達著人們對美好明天的向往和期待。

冰雕

冰雕,是一種以冰為主要材料進行雕刻的藝術形式。冰雕分圓雕、浮雕和透雕三種。冰雕塑與其他材質的雕塑一樣,講究工具使用、表麵處理、刀痕刻跡,但由於它材質無色、透明,具有折射光線的作用,故此雕刻出的形象立體感不強,形象不夠鮮明。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造型時采用石雕和木雕手法,強調體麵關係,突出形體基本特征,力求輪廓鮮明。在此基礎上,精雕細刻,或者實行兩麵雕刻,使線條互相相交,雕痕縱橫交錯,在光線反射作用下,尤顯玲瓏剔透,從而取得遠視、近視俱佳的觀賞效果。

泥塑

泥塑,即用黏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在民間俗稱“彩塑”“泥玩”。發源於寶雞市鳳翔縣。流行於陝西、天津、江蘇、河南等地。2006年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麵塑

麵塑,俗稱麵花、禮饃、花糕、捏麵人。它以糯米麵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舊社會的麵塑藝人“隻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挑擔提盒,走鄉串鎮,做於街頭,深受群眾喜愛,但他們的作品卻被視為一種小玩意兒,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麵塑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小玩意兒也走入了藝術殿堂。捏麵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麵,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陶瓷雕塑

陶瓷雕塑始自秦漢盛於明清時期的德化窯、石灣窯和景德鎮窯等。一般指具有獨立性的立體陶瓷雕塑製品,需經模印、鑲嵌及手工鏤、捏、堆塑、雕刻等成型過程並經高溫燒成。

按製作方法可分圓雕、浮雕、鏤雕、捏雕等數種。按製品可分素雕和彩雕兩種,包括陳列美術品、日用生活器皿及玩具等。製作時必須考慮到幹燥和燒成收縮,防止翹扁變形及裂紋斑疵等。

石膏像

石膏像指以石膏為原材料雕刻而成的人物頭像,一般用於美術教學、練習之用。石膏像是頭像素描的基礎。畫石膏像是為了更好理解頭像的結構,光影。石膏像之所以色調麵積大是材質決定的,如果把真人頭糊上石膏也是一樣的效果,且色塊隻是畫素描時人為定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