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學習指導 2.(1 / 2)

雕塑的學習指導 2.

雕塑的種類及特點

雕塑按構造材質可分為銅雕、石雕、木雕、牙雕、骨雕、根雕、玉雕、漆雕、玻璃鋼雕塑、貝雕、冰雕、泥塑、麵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

銅雕

銅雕產生於商周,是以銅料為胚,運用雕刻、鑄塑等手法製作的一種雕塑。銅雕藝術主要表現了造型、質感、紋飾的美,多用於表現神秘具有威懾力的宗教題材。

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雕塑都是銅製的,比如羅丹的《思想者》《青銅時代》,因為銅材質的質感、可塑性、規格的不限性、色彩肌理的豐富性等特性很適宜做雕塑,這也是玉雕、木雕、石雕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石雕

石雕就是采用各種不同石料雕成的作品,它在曆史上占重要地位,不論國外或國內很早就發展了石雕藝術。

石雕一般采用大理石、花崗石、惠安石、青田石、壽山石、貴翠石等作材料。花崗石、大理石適宜雕刻大型雕像;青田石、壽山石的顏色豐富,更適宜於小型石雕。

石雕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根據石料性質和雕刻者的習慣各不相同,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傳統的方法,構思、構圖、造型以及打石雕刻都是由個人獨自完成,而大型雕刻要在石料上畫好水平線和垂直線,打格子取料,用簡易測量定位的方法進行雕刻;二是采用新的工藝,即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然後將石膏像(模特兒)作為依據,依靠點形儀,再刻成石雕像。

木雕

木雕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為材料進行雕塑。一般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采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

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

牙雕

牙雕一般以象牙作為雕刻原材料。象牙與一般的牙齒不同,其表麵沒有琺琅質覆蓋,非常怕酸,強酸可以將它腐蝕,弱酸亦可使其軟化。如將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就可使之變軟,再用刀或其他工具,旋以雕刻加工,往往就事半功倍了。

骨雕

骨雕就是以骨骼作為載體的雕刻藝術,骨雕的曆史悠久,在1982年於陝西西鄉縣何家灣出土的骨雕人頭像距今約6000年,是我國發現最早的骨雕作品,它為研究我國骨雕藝術提供了珍貴實物。骨雕人頭像比較完整,五官位置比較準確,製作手法古樸、粗獷,神態憨厚莊重。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們以極其落後的生產力,在同嚴酷的大自然進行搏鬥,從而謀求生存時,就地取材,創造了這件作品,盡管稚拙古樸,卻表達了一種對祖先的崇拜。

根雕

根雕,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所謂“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說在根雕創作中,大部分應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來表現藝術形象,少部分進行人工處理修飾,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

一般說來進行木雕創作的工具,如鋸、木銼、鑿子、刻刀、扁鏟、斧頭、木鑽、木錘、刨子等,都可以用來進行根雕創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紙(布)、粗細布、棉紗、繩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時,如火烤、蒸煮、防蟲處理時還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定另備。

用以根雕製作的材料,主要是根材。除此之外,還有些輔助材料,如膠(水膠、乳膠)、石蠟、漆(清漆、生漆、漆片)等。需要著色時,還要準備所需的顏料。

玉雕

玉雕總稱玉器,有悠久的曆史。我國在新石器時期已有玉佩出現,商朝的琢玉技藝就比較成熟了。玉雕的材料,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翡翠、水晶、瑪瑙、黃玉、獨玉、岫玉等幾十種。因為玉本身性質細致、堅硬而溫潤,或白如凝脂,或碧綠蒼翠,色澤光潔而可愛,適合製作名貴的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