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學習指導 1.
雕塑的起源和發展
外國雕塑的曆史
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個種類,以各種可塑(如黏土)、可雕、可刻之材料(如金屬、石、木等)表現藝術家一定的創作意圖,創作出各種具有實在體積深度、空間形式的藝術作品。外國雕塑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曆史,各個國家和地區、各個民族、各個時代的作品極其豐富、題材內容廣泛、形式風格多種多樣。外國古代雕塑藝術,包括自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歐洲文藝複興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出現了以埃及雕塑、希臘雕刻、羅馬雕刻、中世紀雕刻和文藝複興時期雕刻為代表的外國著名雕刻藝術。這些亞非歐三大洲主要文明古國的優秀作品,一直是世界文化藝術遺產的瑰寶。
外國最早的雕塑是在人類為勞動和生活需要創造生產力極低的勞動工具,即石器工具的同時創造的雕塑藝術《維倫多夫的維納斯》。作品產生於2.5萬年前,這類雕塑體積小,供原始人隨身攜帶,它們看來像是原始部落神聖的生育神,曾在歐洲流傳了很長的時期。新石器時代開始後,人類被迫放棄狩獵成為牧人、農民,各種手工藝術得到了充分發展。
此後,在墨西哥灣地區出現了古典前期文化即奧爾麥克文化,為滿足宗教需要,雕刻家們雕刻了許多巨大的石雕頭像。而古代埃及雕刻家也開始了他們的創作,並且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現代雕塑起始年代眾說不一,最普遍的說法也許是1897年,羅丹雕塑作品《巴爾紮克紀念像》問世,1881年德加的《14歲的小舞女》在展覽會上所引起震動,或者更早的年代,杜米埃在1830年創作的《頭像》,其表麵誇張變形的手法令人震撼,從真正意義上講沒有一個雕塑能夠標誌著全新階段的開始。
我國雕塑的曆史
我國古代雕塑是中國古代藝術精華,中國古代雕塑在題材內容、形式風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質上都具有鮮明濃鬱的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如秦漢雕塑的粗渾、雄大,魏晉雕塑的健朗和瀟灑,唐宋的豐富、端莊秀麗等。中國古代雕塑也充滿了寫意傳神的特點,認真追究起來,很少有像古希臘作品那樣符合現實中的真實標準的。它不習慣於玩雕塑作品的表麵和細部,更喜歡那種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覺、意境,引發出一連串遐想的空間,把人們引向一個藝術世界。
古代雕塑題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勞動生活及民俗雕塑。藝術門類有圓雕、浮雕、紀念性雕塑、案頭雕塑、建築及器物裝飾雕塑等,雕刻材料也豐富多彩,除了青銅、石、磚、泥、陶等材料外,還有玉、牙、木、竹等。
我國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種動物形象的陶塑為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實用器物上的裝飾物,隨意性很強,形象粗簡、稚拙。商周時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銅器鑄造為主,青銅器上的紋案,主要有動物紋、幾何紋。商代青銅禮器造型奇特,充滿威嚴而神秘,崇高而怪異的美感。而從這時期考古挖掘的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見有神像,這是世界雕塑藝術史上的一個獨特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