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與研究 2.(1 / 2)

記載與研究 2.

地理傑作《漢書·地理誌》

《漢書·地理誌》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撰寫的地理傑作,簡稱《漢誌》。它記錄了有關郡國的礦產,以及管理礦產的鐵官、銅官、金官、鹽官所在的地方,對主要河流、湖海也有較詳細的記載。

《漢書·地理誌》是一篇具有重大價值的古代地理著作。此書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部全國性地理著作,也是我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不僅首創“地理誌”之先河,對於研究西漢的礦產資源的開發情況,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漢代,我國渤海海域曾經發生鯨群遊弋和集體自殺事件。據記載,公元前16年春,“北海出大魚,長6丈,高一丈,4條,皆死”。又記載,公元前4年,“東萊平度出大魚,長9丈,高

1.1丈,7條,皆死。”

這兩條記錄,均來自於班固所著的《漢書·五行誌》。文中的北海、東萊平度,都是指今天的渤海灣。漢代的一丈合2.3米。長6丈,即長達13.8米,8丈,即18.4米。這種長達14米至18米,高達2米以上的大魚,當然隻能是鯨。

4條、7條皆死,這是確切的鯨集體自殺記錄,是研究科學史特別是曆史自然學的寶貴資料。

其實,班固所著的《漢書·地理誌》才是他在地理方麵的真正首創。此書不僅是我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曆代記述疆域政區的始祖,其中的內容要比《漢書·五行誌》豐富得多。

班固自幼聰慧,9歲能誦讀詩賦,13歲時得到當時學者王充的賞識。公元47年前後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研究九流百家之言。公元58年,班固向當時輔政的東平王上書,受到東平王的重視。

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上書告發班固“私改作國史”。皇帝下詔收捕,班固被抓,書籍被抄。幸得其弟班超上書申述班固著述之意,才免過一劫。

漢明帝了解情況後,很欣賞班固的才學,召他到校書部,任命他為蘭台令史,掌管和校定圖書。蘭台是漢王朝收藏圖書之處。

班固從私撰《漢書》到受詔修史,是一個重大轉折,對於《漢書》的完成是一個有力的推動。從此,班固不僅有了比較穩定的生活,有皇家圖書可資利用,而且有了皇帝旨意,使他著史的合法性得到確認。

《漢書·地理誌》開篇講述了從黃帝時期至漢代初期這一段時間的疆域變遷概況,轉錄《禹貢》、《周禮·職方》的全文。這是對前代沿革的簡單交代。開篇結尾還轉錄了西漢經學家劉向的《域分》及東漢史學家朱贛的《風俗》。

《域分》講分野,即某地對應天上的某個星座,如“秦地,於天官東井,輿鬼之分野也”。這種分野的意義,是古代“天地人合一”宇宙觀的反映。

《風俗》偏重於經濟、物產、風俗習慣、曆史沿革的敘述,分論各地區的地方特點,還涉及部分外國地理及海上航線。書中關於海南島的風俗、物產、兵器等情況,是現存最早的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