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 3.

形態各異的皮影人物造型

皮影戲中的影人是一種僵板的道具,除了操縱師傅根據劇情需要使其活動以外,它的表情是“與生俱來”的,永遠不變。所以,皮影人物的造型,就顯得特別重要。

在我國眾多的地方皮影中,河北灤州影人物造型堪稱上品。皮影藝人們按人物的性別、年齡及其角色特征,區分為生、旦、髯、淨、末、大、醜及神妖8種類型,每種類型都生動傳神。

其中,旦角又是最為楚楚動人的一族。她們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往往都能引起人們的矚目。因為,她們有姍姍的蓮步和婆娑的身姿,是婀娜俏麗的窈窕淑女。在傳統戲劇中,扮演女性的都稱“旦角”,皮影也是如此。女主角稱為“正旦”,又有“小旦”、“老旦”、“花旦”等名目。

生角也就是青年男士,分為文生、武生,花生也就是醜角。文生,即文質彬彬的男士,包括書生、狀元及其他文官。武生,即青年武士,包括元帥、先鋒及其他武士。

旦角的標誌是,額頭有發鬢或腦後有發髻,戴耳環。姑娘留發辮或紮成馬尾發束,已婚者梳發髻。旦角全是通天高鼻梁、環眉丹鳳眼,閉口紅嘴唇。

生角穿袍登靴,旦角穿裙,登繡花鞋,小腳。天子衣冠飾龍,皇後、王妃及公主飾鳳。元帥不論男女,皆穿鎧甲、戴頭盔、蹬戰靴,背部有令旗、令箭等飾物。文人和武士的區別,武士除了他們穿鎧甲、蹬戰靴以外,他們頭飾前端有個矢形飾物,俗稱“武矢”。

灤州皮影的髯角和淨角造型也很有特點。髯,即胡子,長了胡子,自然就至中、老年時期,跟生角合在一起,那就是老、中、青三代人了。

髯角,是皮影戲中的專有稱謂,相當於京劇中的須生或老生。在臉部造型上,把中年雕刻成黑色三綹胡。老年者,則雕刻成分綹長胡子。胡子及眉毛,視其年齡,可黑可白。

另外,髯角也有文武之別。文角包括皇帝、丞相、地方官員,及其他忠厚長者。武角有元帥及其他不同裝束的武士。

淨角是秉性率直的魯夫,他們威猛、魯莽。在獅鼻豹眼下,誇張變形的闊口上,以赤眉虯髯或長髯陪襯。很有點“一身轉戰三千裏,一劍能當百萬兵”的氣勢。

淨角,也有老、中、青。青年,無胡須;中年,為三綹胡須,俗稱三髭胡;老年,其胡須多不分綹。一般是長胡須或卷胡須。胡須顏

年無胡須;中年為三綹短胡須,俗稱“三尖胡”;老年則是整齊的分綹黑長須或白長須。末角又有文武之分,文角為忠

色,有黑色或紅色。淨角,有元帥、先鋒及其他不同裝束的武士。番邦髯角和淨角,皆著反紮巾裝。

末角是威猛彪悍、血氣方剛的忠義之士。在他們身上充滿了自信與豪氣。大有跺腳可使天地動、一人能當百萬兵的氣概。末角的主要特征是紅麵、粗眉、丹鳳眼、嘴唇上下

分開。末角有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之分。他們的區別是:幼年和青

心耿耿的文官或文人;武角為統領大軍的將

領或武士。番邦末角有番王及番將,皆著反紮巾。醜角,在影人頭茬中最容易辨認。通常都把他們雕成白臉或麻臉紅麵。突鼻子、粗眉毛。眼眶帶白圈。或吐舌、露齒,呈奸笑狀。賦美態於陋形之中,雖貌醜而不討厭。他們是輕浮狂妄或幽默滑稽之人。

其實,醜角也並非全是壞人。他們猶如人群中的搞笑能手,有時竟也不可或缺,是社會生活中的調味佐料。醜角中也不乏機敏、睿智的賢達之士。

像宋代膠西的趙明叔,他家貧好飲,一醉方休。是個名副其實的酒仙。醉後,他便手舞足蹈,癲癲狂狂地邊走邊說:“薄薄酒,勝茶湯;醜醜婦,勝空房。”引得眾人圍觀、哄笑。連蘇軾都以為“其言雖俚,卻近乎達”,並因申其意而作《薄薄酒》詩2首。

醜角,有男女文武之分。年輕男醜稱“花生”,年輕女醜稱“花旦”。文醜中有醜公子、醜員外、醜官吏及醜宦官等;武醜中,有醜武公子、醜武士及其他幽默詼諧的武醜。

灤州皮影的影人雕刻,偏重於對影人的眉眼、胡須及冠戴發式的刻畫。以便更好地表現出忠奸善惡的品格特征。奸臉,俗稱“大白臉”,在灤州皮影裏叫“大”角,屬於凶殘、奸惡的一類。

其顯著特征是:突鼻梁、大嘴巴、圓眼珠、掃帚眉,贅肉橫生,凶相畢露。他們一出場,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他們不是詭計多端的奸臣,便是心毒手狠的惡魔。這是由千百年來人們的傳統審美意識和民間大眾對忠、奸、善、惡的品質判斷所決定的。

另外,在古時的傳統大影中,有濃厚的宗教印跡。如影班供奉聖宗佛像,對影戲人稱“師傅”,劇本稱“影經”,唱影稱“宣卷”。

劇本內容也多為宣揚善惡因果的佛家教義。所以,人們有“燈戲從來太虛玄,帳影幢幢盡妖仙”的評說。正因為如此,神仙妖道在影戲裏,是個不小的群體。即使是經黃素誌改造後的灤州皮影中,也有許多神仙道化戲和曆史演義戲。所以,在皮影人造型中,有不少特定的神仙妖道頭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