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熙載夜宴圖 2.(3 / 3)

人物服裝的顏色可以說非常大膽,紅綠相互穿插,有對比又有呼應,用色不多,但卻顯得豐富而統一。所有這些都突出地表現了我國 傳統的工筆重彩畫的傑出成就,使這一作品在我國古代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韓熙載夜宴圖》無論是造型、用筆、設色方麵,都顯示了畫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繪畫技藝。

《韓熙載夜宴圖》是我國古代畫史上的名作,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這幅長卷線條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

總而言之,《韓熙載夜宴圖》采用了我國傳統表現連續故事的手法,隨著情節的進展而分段,以屏風為間隔,主要人物韓熙載在每段中出現。

畫家在構圖上做了精心安排,每段一個情節、一個地點、一個人物組合,每段相對獨立,而又統一在一個嚴密的整體布局當中,繁簡 相約,虛實相生,富有節奏感,圖中3個屏風絕不雷同的處理方法體現了畫家巧妙的構思。

人物的趨向動勢變化豐富,疏密向背有致,神態動靜相宜,全圖之勢蓄於畫卷之內,緊密而富有張力。第三段景物中安置了一枝燭台,紅燭高照,點明了《韓熙載夜宴圖》特定的時間,而並不精心描繪夜色,這種我國傳統式的意象表現手法與方式,共同構成了一種“有意味的形式”。

畫家對人物的刻畫尤為深入,以形寫神,顯示出高超的藝術水平。五代時期人物畫中肖像畫的技巧前所未有地發展,顧閎中就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畫家。

古代稱肖像畫為“寫真”,“真”就是指對象內在的精神實質,即“神”,具備了高超的寫真技巧,對創作人物畫來說自然是得心應手。

通過對不同對象的形體姿態、目光手勢的相應描繪,畫中人物有的彈奏,有的舞蹈,有的按拍欣賞,情態生動。而對主人公刻意描繪,曲盡神形。

韓熙載形體高大軒昂,長髯,戴高巾,從倚欄傾聽,到揮錘擊鼓,直至曲終人散,各個不同的場合始終眉峰雙鎖,若有所思,沉鬱寡歡,與夜宴歌舞戲樂的場麵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表現了韓熙載複雜的內心世界,

刻畫了人物特殊的個性,十分傳神,由此深化了《韓熙載夜宴圖》的內涵。

無論是設色還是用筆,《韓熙載夜宴圖》的表現技法堪稱精湛嫻熟。古人善用礦物質顏料作畫,曆經歲月的磨礪依然璀璨奪目。《韓熙載夜宴圖》多處采用了緋紅、朱砂、石青、石綠等色,對比強烈,而整個畫卷統一在墨色豐富的層次變化中,色墨相映,神采動人。

古人作畫,專尚用筆,在準確地把握了對象的形體特征以後,用筆除了勾畫出對象的外在輪廓之外,同時具有表達對象本質的要求,線是一個獨立的藝術元素,在東方繪畫中具有獨特的審美意味。

用筆的變化概括起來說就是“輕重疾徐,偏正曲直”8個字,實踐起來卻是千變萬化,全憑畫家妙悟,自然靈變。《韓熙載夜宴圖》用筆挺拔勁秀,線條流轉自如,鐵線描與遊絲

描結合的圓筆長線中,時見方筆頓挫,頗有韻味。人物衣紋組合豐富有變化,須發的勾畫“毛根出肉,力健有餘”,畫盡意在,成功塑造出了一個富有生命活力的藝術形象。

這幅《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顧閎中,910年生,980年逝世,五代南唐畫家。江南人。元宗、後主時任畫院待詔。工畫人物,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善於描摹神情意態。主要存世作品有《韓熙載夜宴圖》卷,為古代人物畫傑作,也是顧閎中唯一的傳世作品。

顧閎中與周文矩齊名。周文矩是五代時期南唐畫家,約活動於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時期,後主時任翰林待詔。周文矩工畫佛道、人物、車馬、屋木、山水,尤精於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畫家。存世作品多為摹本《宮中圖》、《蘇武李陵逢聚圖》、《重屏會棋圖》、《琉璃堂人物圖》、《太真上馬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