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熙載夜宴圖 3.(1 / 2)

韓熙載夜宴圖 3.

《韓熙載夜宴圖》的傳承

《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幅卓越的曆史人物畫,是我國古代分段長卷的代表作,此畫問世之後備受讚頌,被譽為“長卷神品”。

早在北宋宣和年間,由官方主持編撰的、宮廷所藏繪畫作品的著錄著作《宣和畫譜》中,就曾對《韓熙載夜宴圖》有過記載。

《宣和畫譜》認為,南唐後主李煜命人“寫臣下私褻以觀”有失體統,應該“閱而棄之”,但此圖後來還是被納入了北宋禦府的畫庫。此後,曆代收藏大家對《韓熙載夜宴圖》更是趨之若鶩。

最早在《韓熙載夜宴圖》上印鈐的,是南宋時期太師左丞相史彌遠收藏《韓熙載夜宴圖》時加蓋的“紹勳”朱文葫蘆印,據考證“紹勳”是《韓熙載夜宴圖》卷最早的收藏印,而史彌遠則是《韓熙載夜宴圖》的第一個私人收藏者。

在畫卷前隔水處,有南宋人的一段殘缺的題記,題記中說:

熙載風流清曠,為天官侍郎……

這些隱約可見的題記約有20個字。卷後有南宋時期無名氏所書的一段,傳為《韓熙載夜宴圖》最早的一段題跋“韓熙載行實”。據說,這前後兩端為史魏、王浩題字。

元代中期,元代書畫鑒賞家湯垕將《韓熙載夜宴圖》首次著錄於《畫鑒》。元代中後期,書畫家班惟誌於1326年在此畫的後跋上寫下了32行七言古詩,並在畫上鈐有“彥”、“功”、“班”等印。此外,畫卷後跋部分還有元代無名氏和積玉齋主人題識。而且,自元代以來,更有多個本子見於著錄書中。

明代永樂年間,書法家、太常卿兼經筵侍書程南雲在《韓熙載夜宴圖》的引首部分篆書一行楷書落款並鈐了印。另外,在卷後還有明代文人王鵬翀的鈐印。

明末清初之際,《韓熙載夜宴圖》已被當時的學者孫承澤編著的《庚子銷夏記》記載在卷。但該畫在明末清初大臣、書畫家王鐸的一個親戚手裏。當王鐸品賞《韓熙載夜宴圖》後,特別賞識,於是在卷後後隔水處留下了一段跋文:

畫法本唐代人,略無後來筆蹊,譬之琬琰,當欽為寶。王鐸題。……寄意玄邈,直做解脫。觀模擬郭汾陽,本乎老

莊之微樞。文蓀王老親翁藏,善護持之。

此後,明末清初著名藏書家梁清標等又相繼在畫上鈐印了“河北棠村”、“蒼岩子”、“蕉林”、“蕉林居士”、“觀其大略”和“梁清標印”。

在清代康熙年間,《韓熙載夜宴圖》為清代書畫鑒賞、收藏家所收藏,宋犖在畫上鈐有“商丘宋犖審定真跡”一印。若幹年後,宋犖的兒子宋至在此畫上也留下了“冶溪漁隱”、“緯蕭草堂畫記”和“秋碧”等收藏印鈐。清代雍正年間,將軍年羹堯獲得《韓熙載夜宴圖》後,在圖上緊接著班惟誌跋文的後麵寫了一段跋文:

韓熙載所為千古無兩,大是奇事。此殆不欲素解人者歟。積玉齋主人觀並題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