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入藏時,不僅帶去了大批的絲織品和典籍,而且還帶去了許多樹木、果蔬的種子,將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帶進了西藏高原,促進了藏族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而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詩書,長安的婦女們也一度風行吐蕃人將臉塗紅的風俗,稱之為“吐蕃妝”。

此後,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對加強漢藏兩族的聯係、團結,以及發展藏族的經濟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受到人們的敬仰,後來的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內一直奉祀著他倆的塑像。

據說,唐太宗對大唐與吐蕃和親後的民族和諧局麵深為讚歎,為了標榜其輝煌文治,於是打算找一個畫家將其接見吐蕃使節祿東讚的情況描繪下來。而在他的大臣中,恰好就有一人,他就是唐代的大畫家兼工程學家,名叫閻立本,貞觀年間時任主爵郎中。

閻立本出身貴族。其父閻毗北周時為駙馬,因為閻擅長工藝,多巧思,工篆書和隸 書,對繪畫、建築都很擅長,隋文帝和隋煬帝均愛其才藝。入隋後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

其兄閻立德也擅長書畫、工藝及建築工程。閻立本秉承其家學,他尤其善長於書畫。父子3人並以工藝、繪畫馳名隋唐之際。後來,閻立本因官至右丞相,有“右相馳譽丹青”之說。

閻立本繪畫最精形似,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如宗教人物、車馬、山水、台閣等,他尤其擅長於肖像畫與曆史人物畫。

他的繪畫,線條剛勁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著,筆觸較顧愷之細致,人物神態刻畫細致,筆法圓勁,氣韻生動,能從畫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作品備受當世推重,被時人列為“神品”。

同時,閻立本還擅長政治題材,他的許多創作活動都與唐代初期政治事件有密切關係。他曾受命為唐太宗畫《太宗真容》、《秦府十八學士》和《淩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他圖繪的唐太宗李世民及眾臣,形象逼真傳神,是當時名作,都超過了南北朝和隋的水平,因而被譽為“丹青神化”而為“天下取則”,在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他的《曆代帝王圖卷》,共包含了13個帝王的肖像。他力求描繪出帶有特征性的細節以表現一定性格的一定精神狀態,例如曹丕的銳敏的挑釁式的目光,顯出十分精悍,有咄咄逼人的神氣。陳叔寶兩眼無神,軟弱鬆弛。楊堅頭部微頷,眼光向上平視,具有一種深沉有計謀的神情。

閻立本在畫《曆代帝王圖》卷的時侯,他根據過去史書的記載,反複研讀,成功地刻畫出了帝王們的個人性格。

閻立本人物畫的突出特色,首先是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政治意義。他的作品多取材於當時具有曆史意義的重大事件,側重描繪著名 曆史人物,用以警示後人,弘揚治國安邦之大業。而且閻立本是從擁護統一,讚美穩固的政權的立場出發描寫這些帝王,而這一立場正好符合唐代初期的社會發展和曆史要求。

閻立本的繪畫寫生本領,逼真傳神。因此,唐太宗對其信服程度非同一般,“異國來朝,詔立本畫外國圖”,“嚐詔立本寫太宗禦容”。在漢藏和親這件事上,據說閻立本作為受寵之臣,曾親眼目睹了這次曆史性會見。

當唐太宗傳詔閻立本時,他很快憑直觀感受和記憶就繪製了《步輦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