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輦圖 1.
《步輦圖》是我國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幅十分珍貴的作品,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此圖用逼真的藝術手法,將唐太宗李世民“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的治國方略體現在了畫卷之中,謳歌了初唐時漢藏民族團結友好的重大曆史事件。
《步輦圖》為絹本,設色,縱0.385米,橫
1.296米。作品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曆史和藝術價值,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漢藏和親與創作《步輦圖》
唐代初期,大唐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統治下,通過一係列的政治經濟文教等方麵的改革,空前繁榮,史稱“貞觀之治”。與此同時,地處後來的西藏的吐蕃第三十二世讚普鬆讚幹布在平定叛亂後,開創了
曆史上統一的吐蕃王朝。
在唐代文化的影響下,鬆讚幹布對吐蕃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進行了改革,從而促進了吐蕃社會開始向封建製過渡。
634年,鬆讚幹布派使者向大唐王朝求婚,但未能如願以償。但是鬆讚幹布並不甘心,於是在638年的時候,鬆讚幹布又派使者帶著琉璃寶等 寶物入唐求婚。同時,他還帶領20萬軍隊猛攻唐代的鬆州,就是後來的四川鬆潘,想以此向唐代朝廷來施加壓力,以便他們可以答應自己的求婚,但無奈的是這次猛攻,最終還是被唐軍給擊退了。
到了這個時候,鬆讚幹布才開始認識到必須要誠心與大唐王朝和好才是上策,於是他在641年的會後,重新派遣大相,相當於唐代宰相的祿東讚作為使節,攜帶大量黃金珍寶等貴重禮品去長安謝罪的同時,並再次提出了與大唐通婚的請求。
唐太宗李世民見吐蕃主動派使節來向自己請和修好,特別高興,很親切地接見了祿東讚。但是由於當時大唐王朝國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處,所以,在祿東讚來到大唐想唐太宗求婚的同時,竟有5個兄弟民族的首領向大唐王朝求親,這令唐太宗很是為難。
最後,唐太宗想出了一個平等競爭的辦法,那就是請5位大使參加 考試,誰考勝了,就把公主嫁給誰家的首領。
在當時,唐太宗命人出了5道難題,但在入唐的幾個使節中,隻有機智的祿東讚巧妙地解答了唐太宗出的5個難題,在眾多王朝的使節中脫穎而出。唐太宗非常高興,而且他也意識到吐蕃對唐代西部邊境安寧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就答應了吐蕃的請求,決定將宗室女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鬆讚幹布。
吐蕃使節祿東讚則因從容對答唐太宗的難題,而且語言得體,博得了唐太宗的賞識。因此,唐太宗不但允許祿東讚迎接文成公主入藏,還給他加封了官職,並把琅琊長公主的外孫女段氏嫁給了他。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傳到吐蕃以後,吐蕃的人們沸騰了。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準備了馬匹、犛牛、食物和飲水,準備用最為隆重的禮節來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而鬆讚幹布,也決定親率歡迎隊伍由拉薩出 發直奔青海迎接。
同時,鬆讚幹布也以能娶上大唐公主為榮,他怕文成公主來到這裏住不慣,害怕公主想家,就派人按照唐代的建築風格,很貼心地為文成公主在拉薩修建了城郭和宮室,這就是後來的布達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