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鏡子(2 / 3)

其實沒有人穿了有補丁的衣服會在我的眼裏降低身份。但我很明白,一般人心裏,為了衣服憂思真多,衣服要穿得入時,至少也要清潔,而且不能有補丁,至於內心的肮髒卻全然不去理會。其實,即使衣服破了不補,所暴露的最大缺點也不過是不考慮小洞會變成大洞。有時我用這樣的方法來測驗我的朋友們,我問他們誰願把破舊的或帶有補丁的衣服穿上去街上走走?結果大多數人都好像認為,如果他們這樣做了,從此就毀了終身。寧可跛了一條腿進城,他們也不肯穿著破褲子、破衣服去。一位紳士有腿傷,是很平常的事,這是有辦法補救的;如果褲腳管破了,卻無法補救;因為人們關心的並不是真正應該敬重的東西,隻是那些受人尊敬的東

chapter ④

Ren LeiDe Jing Zi

一滴水裏最大的海

Yi Di Shui Li Zui Da De Hai Zhe Li Mei Wen

哲理美文

西。真正與我們相識的人並不多,但我們熟悉的衣褲卻不計其數。你給稻草人穿上你最後一件衣服,你自己不穿衣服站在旁邊,哪一個經過的人不馬上就向稻草人致敬呢?前些天,我經過一片玉米田,就在那頭戴帽子、身穿上衣的木樁旁邊,我認出了農田主人。他比以前我見到他時憔悴了許多。我聽說過,一條狗向所有穿了衣服到它主人的地方來的人吠叫,卻很容易被一個裸體的竊賊製服,抿耳不做任何聲響。這是一個多有趣的問題啊,如果沒有了衣服,人們將能多大限度地保持他們的身份?如果沒有了衣服,你還能從一群紳士中間,準確認出哪一個更高貴嗎?

孤.獨

◎[美國]亨利·大衛

天邊漸漸被晚霞映紅,我獨坐那裏與這美景相融。夜幕降臨了,風兒依然在林中呼嘯,水仍在拍打著堤岸,一些生靈唱起了動聽的催眠曲。夜晚並未因黑暗寂靜,猛獸在追尋獵物。這些大自然的更夫使得生機勃勃的白晝不曾間斷。

我與遠處黑黢黢的峰巒一英裏之遙,舉目四望,不見一片房舍,四周的叢林圍起一塊屬於我的天地。遠方鄰近水塘的一條鐵路線依稀可辨,隻是絕大部分時間,這條鐵路像是建在莽原之上,少有車過。我時而誤認為這裏是亞洲或非洲,而不是新英格蘭,我獨享太陽、月亮和星星,還有我那小小的天地。

我知道友誼是不分國界和類別的。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相通的。對於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人來說,永遠沒有絕望的時候。我生活中的一些最愉快的時光,莫過於春秋時日陰雨連綿獨守空房的時候。

“你一個人住在那兒一定很孤獨,很想見見人吧,特別是在雨雪天裏。”我經常被這樣問。“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隻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係之中嗎?”我真想這樣回答他們。將人與人分開並使其孤獨的空間是什麼?我認為軀體的臨近並非能拉近心之距離。試問,我們最喜歡逗留何處?當然不是郵局,不是酒吧,不是學校,更非副食商店;縱使這些場所使人摩肩接踵。我們

一滴水裏最大的海

Yi Di Shui Li Zui Da De Hai Zhe Li Mei Wen

哲理美文

不願住在人多之處,而喜歡與自然為伍,與人類生命的不竭源泉接近。

我覺得經常獨處使人身心健康。與人為伴,即便是與最優秀的人相處也會很快使人厭倦。我喜歡獨處,至今為止,我還沒有找到一個可以代替獨處時感受的朋友。當我們來到異國他鄉,雖置身於滾滾人流之中,卻常常比獨處家中更覺孤獨。孤獨不能以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來度量。一個專於書本的學生,即使置身於似市場的教室也能夠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整天在地裏鋤草或在林中伐木的農夫雖隻孤身一人卻並不感到孤獨,原因在於他心中有樹,有草陪伴。但一旦回到家裏,他不會繼續獨處一方,而必定與家人鄰居聚在一起,以補償所謂一天的“寂寞”。於是,他開始困惑:學生怎麼能整夜整天地單獨坐在房子裏而不感到厭倦與沮喪。他沒能意識到,學生盡管坐在屋裏,卻正像他在田野中鋤草,在森林中伐木一樣。

社會存在的意義早已升值。盡管我們接觸頻繁,但卻沒有時間從對方身上發現新的價值。我們不得不俗守一套條條框框,即所謂“禮節”與“禮貌”,才能調和這頻繁的接觸不至於變得忍無可忍大打出手。在郵局中,在客棧裏,在黑夜的篝火旁,我們到處相逢。我們擠在一起,互相妨礙,彼此設障,長此以往,怎能做到相敬如賓?毫無疑問,保持距離不是內心疏遠,更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重要交流。假如每平方公裏的土地上隻住一個人——就像我現在這樣,那將更好。頻繁地接觸不易發現問題,時近時遠才能認清人的價值。

身居陋室,以物為伴,獨享閑情,尤當清晨無人來訪之時。我想這樣來比喻,也許能使人對我的生活略知一斑:我不比那嬉水湖中的鴨子或瓦爾登湖本身更孤獨,那湖水又以何為伴呢?我好比茫茫草原上的一株蒲公英,好比一片菜葉,一隻蝴蝶,一隻蜻蜓,我們都不感到孤獨。我好比一條小溪,或那一顆北極星;好比那南來的風,四月的雨,一月的霜,或那新居裏的第一隻爬蟲,我們都不感覺孤獨。

藝術家

◎[英國]王爾德

深夜裏,他突發靈感,他想雕塑一個“一時的歡樂”的像。為了盡快抓住稍縱即逝的靈感,他便到世界中去找尋青銅。因為他隻能用青銅表現他的思想。

可是世界上所有的青銅都不見了;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找到青銅;惟一的希望隻有那個“永恒的悲哀”的青銅雕像。

這銅像是他自己所有的,也是他親手雕塑的,他把它安放在他生平惟一鍾愛的東西的墓上。作為一個人對不死的愛的紀念,作為一個永久存在的悲哀的象征。全世界中除了這個滿載愛的雕像,再沒有青銅了。

他拿了他從前雕塑的像,把它放進一個大熔爐裏,用火來熔化它。他用了“永恒的悲哀”,雕塑出了一個“一時的快樂”。

chapter ④

Ren LeiDe Jing Zi

論時機

◎[英國]培根

幸運之機好比商品,隻要錯過機會,價格就將變化。它又像那位出賣預言書的西比拉,如果你遇到時不及時買,那麼當你得知此書重要而想買時,書卻已經不全了。所以古諺說得好,機會老人先給你送上它的頭發,當你稍有疏乎不慎讓它溜走而再去抓時,就隻能摸到它的禿頭了。或者說它先給你一個可以抓的瓶頸,你不及時抓住,再得到的就是握不得一半的圓瓶身了。若總能在事情的開端找到時機開個好頭,其實是一種極難得的智慧。例如在一些危險關頭,總是看來嚇人的危險比真正壓倒人的危險要多許多。隻要堅強精神挺過最難的時機,那麼以後的困難也就不顯得太難了。因此,當危險逼近時,善於抓住時機迎頭痛擊它要比猶豫躲閃更有利。因為猶豫的結果恰恰是錯過了克服它的好機會。但也要注意警惕那種幻覺,不要以為敵人真像它在日光下的陰影那樣高大,若要過早出擊,反而會失去最有利的戰機。

總而言之,善於識別與把握時機是極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業上,人在開始做事前要像“順風耳,千裏眼”那樣察視時機,而在進行時要像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特別是政治家,秘密的策劃與果斷的實行更是保護他的隱身盔甲。因為果斷與迅速乃是最好的保密方法。要如同疾掠空中的子彈一樣,當秘密傳開的時候,事情卻已經辦成了。

自由與克製

◎[英國]羅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