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視閾下的軍事職業教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作者:蔣清江 楊一 夏洪波
[摘 要] “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體係的提出,為我軍新型軍事人才的培養指明了方向和路徑。軍事職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體係中的重要組成,是院校教育和部隊訓練的重要補充和拓展。深化對軍事職業教育的理解,需要我們準確理解軍事職業教育的內涵、意義和原則。
[關鍵詞] 三位一體 軍事職業教育
軍事人才的培養曆來是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指出:“深化軍隊院校改革,健全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係。”[1]“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體係的提出,為我軍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和路徑,也使軍事職業教育再一次成為軍事教育理論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
一、軍事職業教育的內涵解讀
關於軍事職業教育的提法,在我軍由來已久,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界定和內涵,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認為我軍的軍事職業教育應該是按照軍事職業崗位任職需要,給予軍隊受教育者以崗位任職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2]P16。第二種認為軍事職業教育是指為了提升軍人職業素養、培育軍人職業精神、增強部隊能打仗打勝仗能力而對軍隊全體人員開展的教育,是軍隊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是創建學習型軍營的重要載體,是推動部隊戰鬥力成長的重要途徑。第三種認為軍事職業教育其內涵就是職業教育,是針對軍人這個特殊群體所進行的增進軍人知識、技能,影響軍人思想品德,發展軍人智力和體力的教育活動,存在於一個國家的軍事事業各個曆史時期、各個方麵、各個環節之中,包括生長幹部的任職教育和在職幹部的繼續教育。第四種是2014年6月解放軍四總部聯合頒發的《關於加快軍事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關於軍事職業教育的解釋:軍事職業教育是圍繞提升軍事人才職業特質、專業品質、創新素質,有計劃開展的全員學習、開放學習、終身學習活動,是院校教育、部隊訓練的拓展和補充,是素質教育在軍事領域的重要實現方式。
以上的認識,都從不同的側麵反映了軍事職業教育的基本屬性,基本揭示了軍事職業教育的本質。按照軍事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概念範疇,我們可以確認軍事職業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是為了塑造和提升從事軍事職業的能力和素養,在對象上專指從事軍事職業的一切人員,在手段上泛指一切教育形式。由此,根據權威工具書,從大教育觀的角度我們可以這樣來界定軍事職業教育:軍事職業教育是指按照軍隊建設和戰爭發展對軍事職業人才的要求,以塑造和拓展軍事職業特質、專業品質、創新素質為目標,對從事軍事職業的一切人員進行的,有計劃、持續的教育實踐活動。從廣義上講,軍事職業教育既包括軍隊院校教育又包括部隊的教育訓練,既包括學曆教育又包括非學曆教育和任職教育,因為從教育活動的目標上,其根本的目的都是為了塑造和提升職業崗位的任職能力。從狹義上講,現行提出的軍事職業教育是區別於院校教育和部隊訓練的,是以部隊為主體組織實施的,通過在職學習的途徑,提升和拓展軍事職業素養的教育實踐活動,是院校教育和部隊訓練的拓展和延伸。本文所指的軍事職業教育是狹義概念,屬於崗位在職教育範疇。
二、開展軍事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我軍曆來十分重視培養提高官兵的職業能力。《決定》和《意見》的出台,大力提倡發展我軍軍事職業教育,是中央軍委從建設信息化軍隊的全局出發,適應時代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和要求,做出的重大決策,是深入貫徹科技強軍戰略、人才強軍戰略的具體舉措。
1.促進官兵職業素質發展的迫切需要。信息化時代,戰鬥力生成模式正發生著深刻的轉變,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黨在新形勢下強軍目標的提出,對包括職業品德、職業能力和職業發展潛力在內的軍人職業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軍人職業素質的高低決定著部隊戰鬥力水平,特別是信息化條件下,大量高科技武器裝備隻有與具備高職業素質的軍人結合,才能產生最佳的戰鬥力,大力提高軍人職業素質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加快軍隊建設步伐的戰略共識。作為一名現代軍人,麵對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對軍人的職業要求,更加渴望能跟上知識更新的節奏和時代前進的步伐,滿足自身社會化過程中與生俱來的對成才的渴望。這種需求的滿足,需要自身所處的環境能夠給予源源不斷的、持續的學習資源供給,從而實現職業素質的提升。軍事職業教育因其內在價值追求符合官兵職業素質提升的基本需求,在教育形式上符合職業素質的生成規律,從而成為促進官兵職業素質發展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