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積極調動教師開發教學資源的積極性。開發教學資源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改善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經濟比較落後的農村民族地區的中小學,由於缺乏因地製宜的教學軟件和教學資源,更應該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鼓勵和支持教師們製作教學課件和開發教學軟件。為此,其一,有效激勵製度製定,調動廣大教師開發教學軟件的積極性;其二,製定軟件開發機製和質量標準;其三、建立教學資源研發基地,保障資金、合作開發、重在實用;其四、依托地區高校(西北民族大學、青海師範大學)的科研力量開發適合的教學多媒體教學軟件。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培訓。學校應製定相應的師資建設計劃,聘用高學曆和專業技能強白領人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來加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教師的培訓模式;鼓勵教師提高學曆教育的進修和培訓,開展有的放矢的校本培訓;組織開展學校之間教學觀摩活動,進行具體的教學案例培訓等教學研討模式,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教學能力。
(六)加強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是一項係統工程,將信息技術和課程置於同一係統中來思考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方法,既需要考慮整個係統,又需要考慮到係統中的各個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才能進行全方位的、全麵的融合。
四、結束語
總之,由於地域、信息、交通等種種原因,農村民族地區在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而信息技術應用在各領域廣泛應用、有力推動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挑戰與機遇並存。當今社會,教育公平與均衡發展是當下教育的主題和基本價值,隻要緊緊抓住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均衡發展這一有利途徑,結合各學校的實情調查研究,科學決策和有利保障機製(國家經濟投入、教育資源配置等方麵),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社會力量三方麵的通力協作,隻有實現了教育公平與均衡發展,才能促進社會公平、和諧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和人的全麵發展。(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西北民族大學研究生處資助的科研創新項目,項目編號:ycx14082。
參考文獻:
[1]楊翠娥 黃祥祥.對民族地區農村教育公平問題的思考[J].民族論壇——教育·教學,2009.
[2]彭紅光 林君芬.以信息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機製和策略[J].中國電化教,2010(10).
[3]王懷宇 李景麗.教育信息化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2011(12).
[4]何克杭、餘勝泉、吳娟、馬寧、趙興龍、袁磊、齊媛.運用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大幅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2).
[5]金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