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亞健康狀態呈上升趨勢。眾所周知,體育鍛煉從未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以至於高校學生的體質水平持續下降。由於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家長溺愛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出門有車,從來不走”的狀態一直是導致高效學生肥胖的主因。據全國青少年眼睛近視率調查報告表明,初中生接近 60%,高中生為 76%,大學生更是高達83%。不良的生活習慣已經嚴重影響高校學生的健康生活。
對此,體育教師可組織學生家長參加活動,讓家長和學生通過參與運動項目,糾正不重視體育鍛煉的錯誤觀念。
3.2 傳統應試教學模式。高校曆年來追求升學率。受學校管理者片麵追求升學率的消極影響,體育課程枯燥無味,形式單一仍然淪為反複做跑步訓練等的應試課程。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忽略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隻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課程講授,缺乏自我思考、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主動能力,對體育課感到乏味甚至厭煩體育課,教學質量難以保障。在傳統體育教學中,競技運動是主要教學項目,體育老師隻教基本的運動技能,不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無法感受到運動的樂趣,更不會因此養成鍛煉習慣。
3.3 陽光體育教學條件滯後。全國高校普遍存在教育資源不均的現象。學校與學校之間在師資力量和基礎設施上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教師配備不足、體育場地設施、教學器材匱乏也是製約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高校體育教師比其他專業課老師的待遇低,也極大抑製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人與物兩方麵的欠缺,不僅無法為高校學生提供完善的體育鍛煉設施,也不利於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也不能達到陽光體育教學的要求。
4.落實陽光體育運動的策略
4.1 樹立陽光體育理念。轉變現有體育教學與體育鍛煉觀念,建立陽光體育理念的正確認識,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其次,要以陽光體育運動為載體,培養高校生的自我鍛煉意識,從思想上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
這需要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或加強宣傳工作,為學生提供體育鍛煉氛圍。為此,我國政府在 1999 年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決定》中就指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高校體育應對傳統體育教學進行改革,使學生主動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目前,高校所實施的陽光體育運動,正是要培養學生自主的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4.2 完善體育教育設施。落實陽光體育教學理念離不開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的輔助。高校應增加投入,落實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建沒,增添體育健身器材,改變和完善現有的體育設施條件,創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延長對現有體育場館開放時間,切實為陽光體育運動的深入開展提供硬件設施,激發和培養高校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主要從資金投入、師資配備、課程指導等方麵著手建設,保證陽光體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4.3 創新體育教學模式。高校應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並要求體育教師加強對學生興趣愛好的了解,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實際需要來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優化。開發新的體育教學內容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措施不僅能讓學生對體育運動有所了解,更能夠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同時,也能將健身房中的項目加入到課堂中,使得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內容更加完善。(作者單位:海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於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S].教體藝[2006]6 號 2006- 12- 23.
[2]周西寬.體育基本理論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004:35.
[3]何誌文,楊大寧.從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狀況透析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意義[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
[4]劉德坤.從“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談學校體育的定位[J].教學與管理,2007(11).
[5]李文江.深化體育課程改革助推陽光體育運動開展[J].體育教學,2011(1):38-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