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炎炎夏日,當心孩子“毒”從口入(2 / 2)

錯誤說法三:冰凍的食物沒有細菌。

的確,冰凍能使不少細菌失去活力,但也有專門在低溫下生存、繁殖的細菌。嗜鹽菌就是其中之一,可在-20℃的蛋白質內生存11個星期。所以,食用冰凍食物也不能大意。

錯誤說法四:食物隻要煮沸,就能殺菌防病。

此種說法隻對了一半。食物中毒分為生物型與化學型兩類:前者主要是指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汙染食物,例如腐敗食物中的真菌,這一類食物可用高溫蒸煮來進行消毒;後者則不然,煮沸反會使毒素濃度增大。如新鮮白菜含有無毒的硝酸鹽,由於細菌分解,爛白菜則可產生有毒的亞硝酸鹽毒物。煮沸後雖然殺死了細菌,但更多的硝酸鹽分解成亞硝酸鹽,人吃了會發生嚴重的中毒現象。

另外,發芽或未成熟土豆中的龍葵素、油料中的黃曲黴素等毒性物質,也不能通過高溫來達到清除目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扔棄不食。

從容應對食物中毒

一旦疑為食物中毒,父母切不要驚慌失措,應有條不紊地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讓孩子停止食用可疑變質或有毒的食品。

2.盡量清除吃入的有毒物,最大限度地減少毒素的吸收。可分兩種情況處理:一種情況是中毒症狀出現在進食2~4小時以內,沒有嘔吐、腹瀉症狀,或雖有吐瀉但較輕微者,應立刻進行人工催吐。方法是:先給患兒多喝一些白開水,再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其咽部催其嘔吐,盡量排出胃內殘留物,防止毒素進一步吸收;另一種情況是進食時間在4小時以上,或已有比較劇烈的嘔吐、腹瀉者,應直接送醫院, 醫生會采用洗胃、靜脈輸液、動用抗生素控製感染等手段進行及時救治。

3.妥善保存可疑食物,供醫生急救時分析處理,同時報告衛生檢疫部門協助鑒定,找到食物中毒的真凶,便於針對性地將其“繩之以法”。

預防才是硬道理

預防是保護孩子遠離食物中毒的最有效辦法,建議父母從以下方麵做起:

1.建立憂患意識,提高警覺性,不購買可能遭受汙染的肉、魚、蛋、菜、奶等食品,更要毫不猶豫地拋棄已經變餿、發酵的食品。

2.為孩子製作食品要特別重視衛生,從清洗、加工到烹調的每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操作者手部需認真清洗,處理熟食與生食的菜刀和砧板必須分開。

3.冰箱冷藏室溫度應保持在10℃以下。不要食用從冰箱裏取出來放置2小時以上的熟肉以及禽類醃製品。

4.在烹調前冰凍的肉類與禽類應徹底化凍,再充分均勻加熱煮透。

5. 不宜再次保存已化凍的禽肉及魚類,魚、肉等罐頭食品保存期不要超過1年。

6.消毒裝罐食品,特別是肉食品必須徹底消毒。罐頭頂部鼓起時,絕不可食用。海產食物或鹽漬食品應充分加熱至熟透才可食用。

7.帶孩子在外就餐時,盡量不要讓孩子食用涼拌菜和剩飯菜。

欄目管理、編輯/曹雯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