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你值得那些美好的小確幸(1 / 3)

第五章 你值得那些美好的小確幸

1.一直走,走到海盡頭

多虧了一場倏然而至的台風,這個夏天才終於在九月的尾巴有了一絲涼意。下起大雨的時間是下午三點多鍾,正好坐著公交車從另一個校區上完課趕回來,路過海灘的時候,看見潮水已經沒過了延伸出去的暗礁,隻看得到幾塊裸露著的被拍打著的礁石,像是掉進水裏在拚命掙紮的人,努力想要把臉探出來獲得可以呼吸的空氣,卻又被磅礴的水花給壓了下去。

台風天的大雨讓平靜的海搖曳起來,沙灘上已經沒有一個人了,淅淅瀝瀝的雨迅速打濕了整個世界,就連大海的盡頭也變得霧氣蒙蒙,一副神秘兮兮的樣子。看到零星的幾個人在馬路邊撐著傘,焦急地等著那輛可以把自己載回歸所的公交車。台風呼嘯的聲音從車廂裏也可以聽見,等候的人們不得不趕忙找地方躲避,男孩緊緊護著比自己矮小許多的女孩,小孩緊緊地貼在老人的身旁。

台風的威力可真大呀,讓原本平靜的海島一時變得緊張起來,大家紛紛躲進自己的溫柔鄉,看著大雨刮倒一片片的自行車,一棵柔弱的樹攔腰斷在了馬路邊。可是台風腳下的大海還是那麼迷人,迸發出一股許久未見的力量,它有節奏地匍匐在大陸的邊際和遠方的海天交界線之上,激懸而起的浪花朝著透明的空中襲去,驕傲地什麼也沒有得到,就散成了泛著泡沫的碎片重新歸入汪洋的懷抱裏。

我想要呆呆地坐在公交車上,一隻手撐著下巴,安靜地再看這片大海一會兒,但又不得不跟著同伴在到達的站點下車。學校因為低窪的地勢,仿佛一瞬間變成了威尼斯,我們必須要踩過深深的積水才能走回去,早已經不在乎鞋子裏變成了小池塘,褲腿浸濕變得沉重。腳底能感受到雨水的溫度,涼颼颼的,有點像在學校的海邊,光著腳踏著水花的感覺。溫度其實是有記憶的,可以讓人很精準地回憶起曾在哪裏有過如出一轍的感受。

記得剛來廈門那個夏天,也是台風天,廈大的排水係統出現了問題,芙蓉湖的水和著雨水一起溢滿了整個校園,學院的門衛師傅還在附近撈了一條大鯰魚,抱著魚拍了一張照片傳到了網絡上,這還讓他小小地火了一把。雖然看起來是台風和暴雨給渺小的人們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但不知道心裏怎麼會萌發出這樣的想法,希望大海的海水也可以湧進來,漫到校園裏,這樣我們就可以站在高高的宿舍樓上看海了。

可是呢,那次大暴雨之後,學校維修了排水係統,雖然仍舊會像這次一樣,有短暫的積水,但地麵很快就回露出原本的模樣。我站在宿舍樓上,看著花花綠綠的雨傘流動著,眼花繚亂。腳踏著水花的聲音很嘈雜,卻不會讓我厭煩。我看著水流像小蛇一樣,鑽進下水道裏,心裏忽然有些失落。可能過不了多久,雨就會停,炎熱的夏天又會回來,大海也將重新變回靦腆的小姑娘吧。

我好像和海有著千絲萬縷數不清的關係。

故鄉位於山東半島的渤海沿岸,雖然市區的遷移建設已經讓我們漸漸遠離了大海的身邊,但依舊會在休假的時候,一家人跑去海港邊上,趁著退潮的時候,挽起褲腿,下到海邊抓小螃蟹、踩蛤蜊。在我眼裏,北方的海和南方的海有著很大的不同,或許是因為大海連接的土地有著不同的性格,所以北方的海顯得更為粗獷遼闊一些。潮水退去,我們踩在泥濘的土地上,它不像南方的大海有著細軟的沙子,更多是大大小小的石礫。我們要找尋的生物就躲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石塊身後,所以每當發現戰利品的時候都會不禁感歎一句“掩藏得可真深啊”。一趟下來,看到桶裏裝著的勝利果實,已然忘記腳上腿上到處都是泥沙。

我們要趕在漲潮之時回到岸上去,然後看著海的盡頭,夕陽慢慢地沉入地平線,聽見海港傳來輪船的鳴笛聲,帶著一桶的蛤蜊餘興未盡地開著車離開這裏。

後來學業的壓力越來越繁重,再去看海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對於大海的幸福體驗就停留在了那美味的蛤蜊肉上,如果不是在後來的某一天,自己雙腳感受了廈門那溫軟的沙,或許也不會那麼懷戀故鄉的大海。

填誌願的時候並沒有對這座海上的島嶼有什麼概念,當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發現內心有著難以抑製的幸福感。開學的那天,和家人在海灘上迎著海風,看著藍天,天和海的顏色相互輝映著,遠處海天交接之處看到模糊的幾座小島,脫了鞋子立刻體會到了這片大海的好客之情,佇立著望向天空大片大片的雲朵,不知不覺地誤以為腳下的柔軟與溫暖就是來自於掉落凡間的雲朵。海水透明得可以看見沙,旁邊有小孩在戲水,海風拂麵而來的時候攜走周遭的聲響,整個人都沉靜了下來。

有幾秒鍾,仿佛耳畔又傳來了小時候故鄉海港裏船隻進港的鳴音,心裏接著泛開大片大片複雜的思念。忘記了在海邊站立了多久,隻記得當時的幸福就是浪花撫摸雙腳,清晰地感受到那股暖流從腳底迅速傳遍了全身。那時候的我想,或許是因為太久沒有重溫故鄉大海的模樣,才會在異地他鄉萌生這般強烈的幸福吧。

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遙遠的南方,人生在不經意間跨越了兩千多公裏的距離。巧合的是,同樣是在靠海滋潤的土地,卻好像兩段未曾相識的經曆。學校出門就是溫柔的大海,沿著這片海是一條圓潤的環島路,驚奇地發現,這一次啟程,更加靠近了大海。

無數次認為自己來對了地方,很快地融入到這座島嶼的呼吸之中。每次回學校,幾乎都會路過這片大海,所以如果不是匆忙,就不會悶著頭直接回去,而是走去沙灘看看,感受一下雙腳一用力就會塌下去的沙,大口地呼吸著海風,看看泛著波光的海麵,最後將視線懶散地肆意寄托,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人用各樣的角度拍下這片海。

大多是來廈門旅遊的人,他們有一千種方式讓這片風景在旅程中留下曾經去過的證據,但未來他們真的會再翻開這些紀念的照片,認真地回憶起這片海嗎?這個問題沒有答案,但也有些淒涼。於我而言,唯一能夠記住它珍藏它的方法,就是站在它的麵前,安安靜靜地注視著它吧。記住夕陽落下時它滿身金燦燦的餘光,記住暗礁盡頭它衝擊而上的浪花,記住它潮起潮落時呢喃自語的聲響,記住自己曾是如此地靠近它。

好在我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與大海相處,不管是難過還是開心,總會向它用眼神傳遞著自己的心情。難過的時候在沙灘上遊走,看著它溫柔的海浪,就仿佛得到了期待的安慰。開心的時候,會伸出手捏捏沙子拍拍水花,盡管它不會明白我快樂的原因,但也想把心裏的情緒分享一點點給它。

我站在它的身邊,蹲下,仿佛抓住一滴水花就可以覆住它的手心,心裏想,可能它不會記住我的存在,不過沒有關係,隻要它能夠住在我的回憶裏就足夠了。

靠海而居的三年時光始終是一個人,這段漫長的時光背後,值得慶幸的是,我不再抱著一個短暫遊人的心情去感受它,而是盡可能地想要記住不同狀態下的它。這大概是骨子裏對大海的一種情愫,命運中注定著要與海洋相遇,即使身為孤島,也算幸運。

也曾經看過高年級的學姐學長穿著學士服擺著誇張的造型在海邊留下畢業照,大海麵前的他們多少讓人體會到離別的不舍。再過不到一年的時間,我也將離開這裏了吧,一想到這個,就想著一定要在分別之時好好地去看一眼海,在沙灘上瘋狂地奔跑一次,去看看海的那邊是怎樣的風景。

或許也會有一個像我這樣的人,對這片偉大的浩瀚有著不依不舍的眷戀。想要時光再過得慢一點,那樣就可以騰出記憶的空間裝下屬於大海更多的瞬間,但又發現,在不知不覺的時候,夕陽已經沉下海麵,海麵已經映現懸月。

生命從一開始就帶上了對海的心有獨鍾,所以接下來的人生,也會選擇一個被海風吹拂,被海水浸潤著的地方吧。因為這樣,才算是完成了對海的約定,不辜負心裏那份情之維係。

人生茫茫,臨海而生,路途漫漫,依海而居。就這樣一直走吧,會有一天,走到大海的盡頭,找到願意安頓下來廝守一生的理由。

2.碎時無須傷,青蔥煲成湯

01

張愛玲說過:“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生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想來這句話也是有現實意義的,常聽老人感慨時間消逝之快,而少年時的自己總感覺離長大還有很長的距離,於是便總抱怨日子沉悶單調,上學的日子總是緩慢,似乎總也到不了畢業的時間。大概就是因為這抱怨,這歲月的絲絲入骨,所以才對青蔥的時光刻滿了無法風化的記憶。

但如果從張愛玲的愛情生涯來看這句話,卻顯得有些悲涼。成人之後的感情少了些天真爛漫,步入婚姻殿堂之後激情消失,這彼此相守的時光很快從指縫間如落灰流走。而那年紀輕輕時的人們,你愛談天我愛笑,簡單的一句情誼便係上了一生一世的約定。也不能說那是天真魯莽的產物,或許是單純,才讓心與心之間不存罅隙,相遇和傾心都成了最美好的回憶。

不管從何種角度來理解這番句子的旨意,都能看出張愛玲對少時歲月的留戀,像是一位看透了歲月運轉法則的時間管理者,在她的描繪之下,那回不去的青蔥歲月是那樣的偉大、意味深長。

02

在時間的某個節點向回看,恐怕所有人的腦袋裏都隻剩下了碎片的記憶,簡單地被時間的筋脈串聯著,但實際上,已然是破裂成了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碎片,它們之中有的斑駁破舊,有的仍然發散著光,令人記憶深刻。或許有人也曾像我一樣,嚐試著將這些時間碎片拚湊起來,把它變成一張完整的地圖,來讓自己可以俯下身按圖索驥。到最後,發現這些都是徒勞的,人是無法強大到可以記住故去時光裏的每一份記憶的,最終能留下的隻能是那些讓我們曾開懷大笑或是放聲大哭的,那些能讓我們的情緒為之波動的碎片。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看起來令人感傷的支離破碎,才讓這鬱鬱蔥蔥沾著露水的時光有了更值得珍重的價值。

這些碎裂的時光裏記載下來的是一個個陳舊的標識。

它是七歲那年,數學考了滿分,母親獎勵給你的那根棒棒糖;它是田徑比賽你拿了八百米冠軍時,學校發給你的一個筆記本;它是你中學時在課堂昏昏欲睡,英語老師朝你頭上丟過來的一個粉筆頭;它是你給暗戀多時的女生課桌裏,偷偷塞進去的一封情書;它是自習課上,你傳給同桌的一張小紙條;它是你表白成功後,和女生第一次約會時看電影的票根;它是你高考後畢業聚會上,填的那最後一張同學錄……

它會是很多很多,多到你可能沒有辦法一一列舉,但它卻又是那樣的無可取代,沒有什麼可以代替它在你回憶裏盤踞的位置,沒有什麼可以讓你忘掉有關它的匆匆時光。在這每一個標識上,都寫著當年不羈歲月裏你的天真、直率和勇敢,每當你看到它們的時候,仿佛又能看到曾經的那個少年,穿著像麻袋似的老舊校服在操場上用力地跳躍奔跑,每天有著無可奉告的憂傷和煩惱。

這每一個碎片又是夾雜著無限情感的,你可以感受到它的溫度,是火熱還是冰涼,是快樂還是憂傷。

那時候的你,還有我,都是滿懷心事的少年,一邊啃著浮躁的書本,一邊抱怨這青春時代日久天長。那時候因為日子大把大把地用不完而感到煩惱,卻往往又會因為一場贏了的足球比賽,一個心上人的溫柔眼神,一次考試的意外進步而將憂愁瞬間遺忘。像一個隻會粗糙工作的消化係統,再大的苦惱都會因為一點點開心的事情煙消雲散。

所以懷念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懷念當初的那個自己,驍勇的身體中蘊藏著開朗的能力,世界永遠是溫暖的朝向,悲傷也總會加速黑夜迎來晴朗。

這些碎片被整齊地擺放在心裏某個地方,好讓我們每當看到它們時能回想起與之相關的故事。但我們往往會發現,這些故事中的快樂往往不如難過和遺憾更吸引人,當我們回憶起快樂的時光時,注意力是短暫的停留,往往不經意間就會溜去那些遺憾上,在這些標識之上,我們看到了曾經未圓滿的故事結尾,看到了許多令人難過的落幕收場。對於這些,時光給予了莫大的安慰,像是一種塵埃落定的儀式感,或許回想時不會自然地露出欣慰的笑容,卻也能夠釋懷地深呼吸。

已經過去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回不去的時光變成了可以影響現在的回憶。所以那些遺憾和悲傷,往往顯得更具有重量,因為是它們教會了我們好好地成長。

就像青春時代裏那以悲傷收場的戀情,我們回憶起它,懷念起它的時候,其實並非沉淪於當年的結局無法自拔,甚至會抱著“如果當初沒有這樣做,我們就不會分手”類似的幻想,而是深陷於當初那個曾經用力去愛,卻無法走到終點的自己。

我們都是自己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我們的青春就是一部部難忘的電影。時光裏的我們,有著最初純真質樸的模樣,有著那義無反顧的身影和藏著熱情的胸膛,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故事,我們的青春才被賦予了迷人的力量。

之所以難忘,是因為那年的自己充滿了渴望。

對愛情的懵懂渴望,對陪伴的渴望,對幸福和自由的渴望,對一切新鮮事物的渴望,以及對未來感到迷茫時也未熄滅的渴望。

這些渴望讓故事得以發生,時光讓故事變成標識被鏤刻在回憶裏,每當拿起它們重新溫習的我們,又是這曾經灼熱渴望的源頭。

所以青春就是摩天輪,是旋轉木馬,是手表裏的齒輪,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秒鍾,都有無數種青春在轉動著,它們沒有停下,因為在它們的肩膀上都承載著沉甸甸的責任——好好地長大,好好地去擁抱這個世界。

03

對於回憶這種東西,張愛玲是這樣說的:“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

按照張愛玲的說法,對於回憶的宏觀判斷,總歸是帶著甜味的,就算是憂愁,也是一種被忘卻了的憂愁,這樣一來,悵惘也摻上了甜蜜的味道。

拋去那些曾經帶給我們的快樂事情,當我們重新回憶起那些讓我們曾經迷茫、惆悵甚至悲傷流淚的事情時,其實心裏多少也是有著一絲對曾經少年的原諒。像是原諒了犯錯的孩子,笑著摸摸他的腦袋,再也說不出什麼責怪的話。

曾經衝著愛自己的人賭氣發火,讓他們對自己感到失望;曾經厭惡學校,和老師作對,偷偷紮了她的自行車胎;曾經無比熱愛的事情,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堅持下來;曾經最喜歡的那個人,最後拒絕了自己的表白;曾經那些因為自己在最後一刻放棄了而失敗的事情;曾經因為對未來充滿迷茫而失眠的無數個深夜……

這些憂愁和錯誤的過往再回憶起來的時候,已經失去了追回的機會,那些最終的結果已經永遠地鐫刻在了回憶裏。但奇妙的是,當我們再重溫它們的時候,卻換了一種心境。

無須再多的苛責,也無須再多的感傷,這些破碎時光中的憂傷已經化成了琥珀,留在了時光的塵土飛揚裏。

相反,更像是一種甜蜜的讚賞,想象著當年那個曾經猶豫的少年,沒有因為這些不起眼的失敗而一蹶不振,而是一直耐心地走到了現在。這樣思考,這些傷疤似乎一夜之間就結了痂,身體不會再因為它們而感到痛苦,反倒多了一些對現在的警示和珍惜。

這之間的改變,不過都是時間的功勞,它讓我們長大的同時,將這些零碎時光中的記憶,將那青蔥歲月中的故事,慢火燉煮,熬成了一鍋散發著濃鬱香氣的湯。這青蔥的記憶五色十味,快樂的不快樂的,統統被揉碎,融化進了這湯水中。每當我們再回憶時,就像是嚐到了這湯的味道,一時間,過往的種種從這湯汁中跳躍出來,跑進每一根神經中。慶幸的是,這些味道並沒有讓我們再愁眉苦臉,做出一副憂傷的表情,反而是對湯中久久沉澱下來的味道本身的一種享受。

這種享受就像張愛玲描寫的那樣,像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沉澱,一切安穩得無法再隨便易轍,同時又甜得悵惘,因為這份享受之中也包含了過去的那些憂和苦。

這以青蔥歲月為料,時光掌勺煲成的湯,沒有墜落穀底的傷懷,也沒有肆意揮灑的瘋狂,隻是平平淡淡地,將那些記憶沉澱收攏,讓每一位品嚐到它的人,可以溫柔地笑著,對那過去說一聲“再見”,對現在和將來呼喊一聲“你好”。

碎時無須傷,青蔥煲成湯。我想,這便是那些青春故事裏的酸甜苦辣,教會我們的成長之道。

3.熱冬

我想把一整個冬天溫在懷裏,這樣是不是就可以用這顆心融化所有桎梏希望的冰,等待一切會更好的春晴?

01

如果不是在等公交車的時候打了一個嚴重的噴嚏,大概不會發覺自己已經度過小半個冬天了。我搓了搓手,把衣服的拉鏈提到最高,然後邁進了稍微有一點暖和的車廂。時值離除夕之夜還有十天的傍晚,我照常從人群中遊離出來,獨自回廈大的路途上,馬路油亮亮的,汽車的尾氣把尾燈的紅黃蒙上了一層紗,氤氳之間,終點站越發靠近。

與新年有關的季節,學校附近的遊客終於少得可憐。我在南大門下了車,下車的時候車廂裏就隻剩下了我和司機師傅,也沒打招呼就下了車,剛走出兩步,就聽見有人在身後喊,轉身就看見了司機師傅的頭探出車窗,我看見他把手裏的錢包揮了幾下。

一摸口袋,恍然大悟又欣喜若狂。

師傅遞給我錢包的時候說了句:“過年沒回家啊。”

“是啊,留在學校準備考試。”

回答他的時候連說了好幾遍謝謝,臨告別,還笑著加了句“新年好”。司機師傅朝我點點頭,然後重新開動了車。

不到十分鍾,標號659的公交車開始新的一班,我也已經刷開了宿舍樓的門禁。

門衛的保安師傅問了同樣的問題,他說年三十也是他值班,我沒有追問原因,怕會牽扯出一些讓人傷心的原因。上樓前從塑料袋裏拿出了兩個剛買的橙子送給他,大概是感謝他的留下,讓年三十的那天,這座空蕩蕩的樓不會顯得太蕭瑟孤單。

宿舍比外麵暖不了多少,走回來的路上,就算衣服穿得夠厚,一陣寒風刮過來,上下牙床還是忍不住地打顫。換好了睡衣,毛絨絨的材質讓身體最大限度地放鬆下來,暖寶寶還有電,就丟進了衣服裏,緊緊貼著肚皮,整個腹腔溫暖得快要燃燒起來。這就是我在這個南方島嶼度過冬季的笨拙方法,沒有像家中那樣的地暖,空調也沒有製熱功能,一切隻能靠著忍耐力堅持下來。

學校裏的一些綠色植被還沒有凋謝,晚上大風一吹,就可以聽見葉子與葉子之間摩擦的聲音。整個巨大的校園被這種靜穆的聲音充斥著,感受不到生命活力的氣息。是因為動物們都去往更溫暖的地方或者是冬眠了吧,人不也是這樣嗎,在最寒冷的時節各自返回自己的故鄉舊居,去感受那一年一次難得的溫暖。

而此時此刻的溫暖又全然破碎了,每次洗澡對於我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就算窗戶緊緊關著,仍然會感受到那不知從哪裏跑出來的冷氣侵襲到自己的身上。隻得把水溫調得更高,速戰速決。皮膚被熱水撫摸著,疲倦就順著那流下去的水消失在了下水管道中,那一瞬間,我希望自己可以靜止在時間裏,不用想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也不用期盼冬天趕快離開,就永遠地靜止在那一秒的無限溫暖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