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把每天掃地作為健身的一課。詩雲:“一掃常在傍,有暇即掃地。即省課童奴,亦以平血氣。按摩與導引,雖善亦多事。不如掃地法,延年直差易。”
3.戶樞流水法
“整書拂幾當閑嬉,時取曾孫竹馬騎,朝夕小勞君會否?戶樞流水即吾師。”陸遊在養生中奉“戶樞流水即吾師”為座右銘,不間斷地從事荷鋤、劃船、牧雞、養花、釣魚、爬山、練書法等活動。
4.洗腳法
陸遊在82歲時作了一首關於睡前洗腳的詩:“老人不複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看來晚上洗腳是陸遊的一大快事,連他的孫輩都知道燒熱水(湯)洗腳的好處。腳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老年人由於全身動脈不同程度的硬化,或由於代謝紊亂,血脂增高,或由於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等,加劇血管病變,末梢循環發生障礙,末梢神經感覺遲鈍,抵抗力隨之下降。老年人腳部情況可以說是全身健康狀況的一麵鏡子。為了防止腳病的發生,睡前用熱水洗腳,平時鞋襪寬大鬆軟舒適,可以保證良好的腳部血液循環。
5.經常勞作法
陸遊閑居鄉村時,經常從事割草、拾糞、養雞、養豬、養花、釣魚、掃地、抹桌等輕度體力勞動。並寫下了“作廢身猶健,生涯學灌園”;“常在花間走,能活九十九”;“芸蘭移取偏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裏,老翁七十尚童心”等詩句。從這些詩作中,可見他經常勞作的程度與趣味。這些零碎的勞作能夠舒筋活血,調節神經,陶冶性情,有益健康。
小知識
陸遊以詩為友
陸遊75歲時就解甲歸田了。他賦閑居住在鄉下的時間長達26年,占生命1/3以上,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他從事著多種有興趣的活動。其中寫詩吟詩,以詩為友,是他閑居生活的第一件事。他把寫詩作為評論朝政、褒貶時弊,抒寫個人感慨和報國殺敵赤膽忠心的手段。即使是家貧屋漏的情況下,也吟詩不絕,“昨夕風掀屋,今朝雨淋牆。雖知柴米貴,不廢野歌長”。由此可見他樂觀豁達的胸懷。“即今衰病臥在床,振臂猶思備征戍”。到了84歲,他還是“無詩三日卻堪憂”。正由於他作詩不絕,心緒得到了不斷寄托、抒發,這也是他長壽的原因之一。
蒲鬆齡的養生之道
蒲鬆齡是山東淄川人,清代著名的小說家。他自幼天資聰穎,學問深厚,19歲時就連中縣、府、道的三個第一名,但此後卻屢應省試而不第,直到71歲時才補上了個貢生,後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
蒲鬆齡接受的佛教思想以淨土宗和禪宗為主,反映在《聊齋誌異》中的佛教思想也主要是禪宗與淨土宗的理論。雖然同受佛教影響,蒲鬆齡卻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借用佛教思想,尤其是因果報應之說,勸導善行,懲戒邪惡,以期人心歸正,世風複淳。這也是他創作《聊齋誌異》的主觀命意之一。
蒲鬆齡的大半生都是在窮困潦倒中度過的。在這樣的處境裏他如何在“人生七十古稀”的古代活到76歲,成為文壇的長壽呢?這主要得益於以下幾點:
1.通曉醫術
蒲鬆齡自幼勤讀好學,不僅學習經書,還對醫學書籍很感興趣,幾乎讀遍了當時的醫學書籍。他對學得的醫學知識還很注意學以致用,經常走村串戶給窮苦的老百姓看病。為了給貧苦的百姓治病,他研製了“蜜餞菊花茶”等許多中草藥,無償地給那些買不起藥的百姓們服用。他還為老百姓編寫了一本名為《藥崇》的通俗醫書,用以提高百姓的保健意識和知識。由於他通曉醫術,對於一般疾病的發病原因,治療的辦法了如指掌,這就使得他的身體保健得到益處。他平時在懸壺濟世的同時,還注意自我的養生保健。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保養,如何起居,如何對待天氣變化等,都會在告誡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踐約履行。這樣就能夠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保持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