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歡品茶,他聽說陸羽煎的茶分外清香,便派人四處尋找陸羽,並把他召到宮中,命他煎茶。陸羽將帶來的清明前采製的紫筍茶精心煎後,獻給皇帝,果然茶香撲鼻,茶味鮮醇,清湯綠葉,真是與眾不同。皇帝連忙命他再煎一碗,讓宮女送到書房,給前來做客的陸羽的師父積公去品嚐。積公接過茶碗,喝了一口,連叫好茶,於是一飲而盡。他放下茶碗後,走出書房,連喊“漸兒(陸羽的字)何在?”皇帝忙問:“你怎麼知道陸羽來了呢?”積公答道:“我剛才飲的茶,隻有他才能煎得出來,當然是到宮中來了。”上述的傳說,雖說難辨真偽,但從此也可見陸羽精通茶藝之一斑。
白居易的養生之道
白居易是唐代士大夫篤信佛教的一位典型。他早在進士及第前後即虔誠地皈依了佛門。佛教思想深深地影響著他的人生觀和行為方式。他的仕途生活和文學創作都充滿了佛家悲天憫人的慈悲情懷。佛家宣揚的“以出世的精神來入世”在白居易身上得到了最好的注解。他不僅是我國唐代的一位極富才華的大詩人,還是一位養生專家。他性情淡泊,處世達觀,養生有道,終年74歲。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堪稱高壽之人。白居易的創作頗豐,為後世留下了3000多首詩篇,其中有不少是記述和抒寫他的養生經驗的,對後人頗有借鑒的意義。他的這些養生詩的內容,大體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淡泊名利
白居易一生淡泊,不求官,不逐利,更不慕虛名。不論是升遷,還是遭到貶謫,他都處之泰然,心平氣靜,曠達以待。他在《少年問》一詩中寫道:“號作樂天應不錯,憂愁時少樂時多。”生動地表現了他心胸豁達,樂觀無憂的心境。告老還鄉後,親友們為他的俸祿減半而憂心忡忡,他卻在一首詩中很是不在乎地做了回答:“達哉達哉白樂天,分司東都十三年。七十才滿冠已掛,半祿未及車先懸。或半遊客春行樂,或隨山僧夜坐禪。生死無可無不可,達哉達哉白樂天。”在另一首詩中又寫道:“生事縱貧猶可遷,風情雖老未全消。”這些詩更進一步展示出他甘於清貧的樂天精神。
2.喜山樂水
遊覽山水名勝,娛性強身,是白居易平生的一個大愛好,也是他陶冶性情、鍛煉身體的一種健身活動。從中可以獲得心曠神怡、清新耳目、養性怡情、壯健筋骨的效果。白居易常常樂此不疲,在他出任杭州太守之時,“在郡六百日,人山十二回”,可見他對遊山玩水的濃厚興趣。他的《題玉泉寺》,很典型地表現了流連山水的情懷:“湛湛玉泉色,悠悠浮雲身。閑心對足水,清靜兩無塵。手把青竹杖,頭戴白綸巾。興盡下山去,知我是誰人?”懷著這種愉悅的情緒遊覽山水,真是心神寧靜,喜不勝收,自然對身體健康頗為有利。
3.自尋樂趣
作詩、彈琴、飲酒、種花是白居易的四大愛好,也可以說是他陶冶性情的主要手段。在《閑吟贈同老者》一詩中寫道:“人生七十稀,我年幸過之。百事盡除去,尚餘酒與詩。興來吟一篇,吟罷酒一卮。不獨適性情,兼同扶衰羸。寄問同老者,舍此安將歸。”古代詩人喜歡飲酒,一是因為飲酒可以激發詩情,二是當時流行喝米酒,酒的濃度不高,所以詩人飲酒在當時是很時尚的事。從這首詩中不難看出,白居易的晚年生活得很愜意,既能從自己喜歡的事情中尋找樂趣,又能知足常樂地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白居易還非常喜歡侍弄花草,每到一地為官,不論時間長短,都要植樹種花,營造蒼翠爛漫的環境,以資欣賞。“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忠州且作三年計,種杏栽桃以待花。”白居易的這種生活的樂趣,能使得他在繁忙的公務之餘,尋求到轉移興奮點的歸宿,使得精神的負荷得以釋放,性情得以陶冶。
4.修煉氣功
常年修煉氣功是白居易長壽的原因之一。他練氣功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氣功功法,常年不輟地修煉,使得他原本虛弱的身體一年比一年健壯,精力也逐漸充沛起來。在他的一首詩中生動地記述了他練氣功的過程與感受:“杲杲冬日初,照我屋南隅。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猶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誌所在,心與空虛俱。”通過練氣功達到這種“飲醇醪”、“蟄者蘇”、“一念無”的感受,自然是一種美滋滋地享受,更何況還達到了“心與空虛俱”的境界,獲得了最佳的健身效果。
5.重視運動
白居易也十分重視運動養生,他很喜歡散步,早晨、晚上都要到空曠、綠草如茵的地方去散步。他也堅持練氣功,治愈了多年的心氣痛和眼痛。《隱幾》一詩反映了他練氣功時的情景:“身適忘四肢,心適忘是非。既適又忘適,不知吾是誰。形體如槁木,兀然無所知。方寸如死灰,寂然無所思。今日複明日,身心忽兩遣。”他也堅持練習其他養生術,《晨光》一詩就是他叩齒、服餌的真實寫照:“宿鳥動前林,晨光上東屋。銅爐添早香,紗籠滅殘燭。頭醒風稍愈,眼飽睡初足。起坐兀無思,叩齒三十六。何以解宿齋,一杯雲母粥。”
小知識
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陽
白居易52歲那年,任杭州刺史期滿,不想去長安,打算退隱洛陽。他籌錢在東都洛陽履道裏,買下一所官僚的舊宅,實現了他“但道我廬心便足”的夙願。傳說,白居易的宅第占地約17畝,其中水麵占1/5,竹占1/9,屋占1/3。宅中有兩片天竺石,一對華亭鶴,宅中有一園,名叫“大宇寺園”,園內有一池,植竹千餘竿。但宅第剛收拾好,朝廷又詔令白居易出任蘇州刺史。之後數年,雖間或歸洛,與朋友交遊,但都時日不多。直到58歲那年,白居易以太子賓客身份,分司東都洛陽。他感慨以歌:“往時多暫住,今日是長歸。”從此,一直在洛陽居住達18年,直至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