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與佛教的因緣由來已久。當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佛教采取保護政策,在朝廷設僧錄司官,統領全國佛教。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還規定僧人的服裝:禪僧茶褐常服、青絛玉色袈裟;講僧玉色常服、綠絛淺紅袈裟;教僧皂常服、黑絛淺紅袈裟;僧官如之。唯僧錄司官,袈裟、綠文及環皆飾以金。他撰寫的《皇陵碑記》碑文中記載他經曆“空門禮佛,出入僧房”。朱元璋登基定鼎以後,“托身於寺四年,常思之”。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也是一位胸懷韜略的大軍事家、政治家。生於1328年,卒於1398年,壽終於70歲,這在古代帝王將相中,是不多見的。他之所以長壽,與他善於怡情養性,修身健體是分不開的。
以下是他的養生之道:
1.喝“長壽湯”
賈銘是一位養生學家,生於南宋末年,經元代至明初。賈銘對飲食養生很有研究,甚有心得,並身體力行,享年106歲。朱元璋聞知賈銘是一位養生有道的老人,特意召見了他,詢問長壽方法,賈銘回答說:“無它,隻是注意飲食而已。”同時,將他所著的《飲食須知》一書呈現給這位開國皇帝。朱元璋深知這是難得的老壽星的養生體會,乃令左右詳加研究,並囑咐皇家膳食照此辦理。
2.弈棋養性
朱元璋怡情養性的方法主要是弈棋與垂釣。他常弈棋以寄興,垂釣而忘憂。在南京莫愁湖公園內有一座明代建築的“勝棋樓”便是當年朱元璋與魏國公徐達經常對弈的地方。朱元璋的棋藝略遜於徐達,但徐達常有意失子,使朱元璋每弈必勝,朱元璋知道徐達是讓他的,便對徐達說:“弈棋如同上戰場,朕望卿盡管施展高超絕技,那樣,朕即使輸了,也是高興的。”徐達便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法,既要使朱元璋輸棋,又要叫他輸得高興。徐達便施展絕技,初時兩個人互有勝負,到最後結局棋盤上的棋子赫然排成了“萬歲”兩字,朱元璋定睛一看,便什麼也明白了。他感到高興,自知輸了棋,卻獲得大吉大利的好運氣,稱讚徐達在疆場上是屢戰屢勝的名將,在棋盤上也是技藝超群的英雄。伺候便將兩個人弈棋的地方取名為“勝棋樓”並賜予徐達所有。從這個故事中也足見朱元璋對弈棋的興趣,並將它作為一項怡情養性的好方法。
3.垂釣怡情
垂釣可以陶冶身心,豐富生活內容,它是調節內在平衡的良方,治療諸多慢性疾病的妙藥。從現代科學分析,人們在江、湖、河、海之畔垂釣,空氣新鮮,環境幽靜,可以吸取大量富含負離子的清新空氣。垂釣需要鬆弛、悠閑、平靜的心境,要排除雜念,忘卻煩惱,專心致誌,它與太極拳、氣功活動要求放鬆、入靜、意念專一是相同的。朱元璋喜歡釣魚,也常把釣魚作為自己消除不良情緒的一種方法。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朱元璋與解縉一起到禦花園中池塘裏釣魚,解縉釣技好,不多久便釣了好幾條魚,而朱元璋卻紋絲不動,便有點不耐煩起來,解縉為了使朱元璋高興,便笑著對皇上說:“啟奏萬歲,那小小的魚兒,是十分機靈、識理的小東西。”說著,便又隨口念了一首《釣魚詩》:“數尺絲綸落水中,金鉤拋去水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隻釣龍。”朱元璋一聽,頓覺自己至尊無上,心中煩惱便煙消雲散了,便提著釣竿與解縉一起回宮。
小知識
《健身養生歌》
麵常擦,血脈流暢,容顏光澤;目常揩,視物清晰,眼疾不染;耳常彈,聽力敏銳,耳聰不鳴;齒常叩,齒堅牙利,下齲不鬆;背常暖,肺官強盛,寒咳不犯;腹常摩,運化如常,胃腸功佳;足常搓,祛風除濕,步履矯健;津常咽,宜通百脈,益壽延年;發常梳,氣血流暢,腦聰發健;濁常嗬,吐故納新,身強體壯;肛常提,扶正固體,長壽有望;皮常幹,外衛強固,皮疾不犯;睡常屈,固本益精,全身安然。
陸遊的養生之道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一生曆經坎坷,飽經風霜,但活到了85歲,還耳不聾,眼不花,能到山間捆柴草,在我國古代文人中可謂高壽了。他晚年曾作詩雲:“養生如藝樹,培植要得宜。”並寫了許多有關養生的詩。這些詩對現代人的修身養性仍然頗有裨益。
陸遊的詩歌有大量關涉佛教的作品。他對佛教的涉及,一方麵是因為宋代所具有的儒釋道三家思想雜糅的時代風氣。另一方麵,更是因為人生的坎坷和世路的艱難,使陸遊不得不借助佛教自我解脫的精神追求,用禪悅來打發時光,排遣胸中的苦悶。
陸遊晚年幽居山陰(今浙江紹興)鑒湖邊,擺脫了私情雜念,保持心情舒暢,尤注重曠達和閑適。他常用的養生方法大致有:
1.素食法
多吃蔬菜,力求清淡,其有詩雲:“老無聲色娛,戒懼在飲食。”又有“羔豚昔所美,放斥如佞。淖糜煮石泉,香飯飲瓦甑。采蔬擷藥苗,中冪相照映”。那時,他三餐食粥,菜肴以素為主。粥有淡粥、菜粥和豆粥。他認為豆粥味道最好,陸遊食粥之法甚為獨特,他有時早晨起身後,無所事事,隻管食粥,吃飽了又臥床安睡。“粥罷重投枕,燈殘起讀書”便是他這段生活起居的寫照。對蔬菜、蘿卜、山藥等等,詩稱“食常糞芋已忘肉”。
2.掃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