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名人與養生(1)(1 / 3)

佛家文化包含有廣泛深邃的養生元素,而我們耳熟能詳的名人,不僅在具體的技術層麵對養生有頗值得當代人借鑒的獨得之秘,而且他們多半是沉浸在佛家文化中的精英,往往能超越單純的方法、技巧,從更高的精神層麵對養生之道產生獨到的認識,除了關注現實的軀體,他們對心靈的養生更是擁有獨到的感悟和體驗。

梁武帝的養生之道

南朝佛教發展的高峰是在梁代,梁代曆四帝五十六年,以武帝蕭衍在位最久,奉佛事跡最為突出。蕭衍享年89歲,是中國曆史上僅次於乾隆的長壽皇帝。這在生產力不發達、醫療保健水平低下的古代,尤其在封建帝王當中,確實是不多見的,這與梁武帝的抗衰養生之道不無關係。其長壽秘訣是:

1.食素忌酒

在飲食嗜好方麵,梁武帝長期養成以素食為主的習慣,並且不喝酒。他後來曾經寫過一篇《斷酒肉文》,認為酒是“惡本”,酒是“魔事”,葷食是“一切眾病”的病因。凡是離不開魚和肉的人常說,蔬菜等素食性冷,吃多了會使人的身體虛弱疲乏;魚和肉性溫,對人體有益。梁武帝認為,這種看法是沒有道理的,事實與此相反,長期吃素食的人,營衛流通,身體發熱,氣力充足,說明蔬菜等素食性不冷,並有補益作用。吃素食的人,身體強壯,頭腦清爽,很少有昏沉癆的感覺;多吃魚和肉的人,“神明昏濁”、“四體沉重”。

梁武帝吃素決心很大,到了晚年,他過上了佛教徒的生活,經常日食一餐,所食也隻是豆羹粗飯而已。對那些敢於飲酒食肉者,他以世俗的刑法治罪。盡管他晚年清瘦,身體還是健康的。因為宮廷素食畢竟不同於民間或一般寺院的低質量素食,還是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2.心胸開闊

梁武帝肚量也很大,很少為小事與人生氣,這就避免了引起心理紊亂。《梁書》記載,有一次梁武帝設巨餅宴,尚書蔡樽在座,梁武帝直呼其名,蔡樽不應聲。梁武帝覺得他有些生氣,於是改叫蔡尚書,蔡樽才放下筷子答應。梁武帝說:“卿向來耳聾,如今怎麼聽見了?”蔡樽回答:“臣職務是‘納言’,陛下不應以名喚我。”此時梁武帝雖覺慚愧,但他並未動怒,也絲毫無報複之意。

3.善哭

梁武帝從小就哭勁兒十足,一生中常“長哭當歌”。6歲時,獻皇太後去世時,他就哭得像個淚人。這種哭法,超過了成年人,感動並贏得了“內外親黨”的“敬異”。祭祀時也如此,“拜掃山陵,涕淚所灑,鬆草變色”。哭實際上是一種心理宣泄法,這種方法可以把不良情緒通過哭疏泄出來,會使人頓覺輕鬆。

4.愛學習

蕭衍自幼天資聰敏,勤於動腦,酷愛文學,樂於讀書。他當了皇帝後.不管事務多麼繁忙,仍手不釋卷,經常讀書到深夜。蕭衍還醉心著書立說,撰有《毛詩答問》、《尚書大義》等二百餘卷,《通史》、詩文等六七百卷。讀書則神安,神安則壽延。勤攻讀,多寫作,是蕭衍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5.好六藝

蕭衍喜玩好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他“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他精通樂律,親手創製了準音器四具。名“通”,用來校音。帝王天子,親製“通”器,堪稱一大奇聞。他還親自製作了長短不同的十二支笛子,以應十二律。古人雲,笑一笑,十年少。喜能解愁,歡則去憂,蕭衍好六藝,長樂觀,所以能益壽延年。

小知識

達摩祖師與梁武帝的對話

梁武帝在位期間,廣興寺廟,大養僧人。後來,達摩祖師來到中國,就去拜見梁武帝。他來到皇帝的房間時,梁武帝正在念佛打坐,很是虔誠。達摩祖師很是高興,這樣兩個人就開始了談話。現將《五燈會元》中一段話,摘錄如下:帝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祖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祖曰:“不識。”帝不領悟。祖知機不契,是月十九日,潛回江北。

唐太宗的養生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生於598年,卒於649年,是中華民族傑出人物之一。他18歲隨父晉陽起兵後,南征北戰,東進西伐,為建立大唐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當唐太宗在登極之初,曾一再嗤笑秦始皇祈求神仙、冀其長生的荒唐。他說:“神仙事本虛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愛好,遂為方士所詐。”貞觀五年,他還說圖讖迷信是“此誠不經之事,不能愛好”。貞觀十一年又說:“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壽者修短之常說。生有七尺之形,壽以百齡為限含靈稟氣,莫不同焉,皆得之於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雖複回天轉日之力,盡妙窮神之智,生必有終,皆不能免。”

然而,隨著“貞觀盛世”的頌歌越唱調越高,唐太宗竟被吹昏了頭腦。他認為,自己在武功、文治和懷遠三方麵都超過了古人,甚至連詩文書法都是曆代帝王無法比擬的,所以漸漸滋生了驕傲自滿和貪圖享受的思想。對佛法,也開始信服起來。他曾對諍臣魏征說:“朕想推闡佛法,使天下人民鹹知向善,這豈不也是很好的事嗎?”隨後,下詔集天下高僧800多人舉辦了一場水陸大會,以超度枉死鬼魂。水陸大會經過七七四十九天而結束時,大會主持人陳玄奘上書奏請西天取經。唐太宗當即應允,並稱玄奘為“禦弟”臨行那天,還率文武百官,一直送他至朝外,並賜其紫金缽盂一個,又賜其禦酒,還賜其姓名“唐三藏”。從此,翹首期待唐僧凱旋而歸,為自己帶來長生不老的靈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