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運河岸 孔府聖地(3 / 3)

②太白樓

太白樓也在運河邊上,我們不妨尋訪馬可·波羅足跡的時候,看看運河並且去太白樓轉一轉。既感受唐代詩仙的風骨,也能體會馬可·波羅看到的運河繁盛的心情。

太白樓位於濟寧市中區古運河北岸,太白樓路中段路北。是唐代賀蘭氏經營的酒樓,原址坐落在古任城東門裏(今小閘口附近)。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同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移家至任城(濟寧),居住在酒樓之前,“常在酒摟日與同誌荒宴”。李白去世近百年時,唐懿宗鹹通二年(公元861年),吳興人沈光過濟寧時為該樓篆書“太白酒樓”匾額,作《李翰林酒樓記》一文,從此“太白酒樓”成名並傳頌於後世。

宋、金、元代對該樓都進行過重建和修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開鑿濟州河時,任城城池北移今址,明代初期城牆易土為磚。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591年) ,濟寧左衛指揮使狄崇重建太白樓,以“謫仙”的寓意,依原樓的樣式,移遷於南門城樓東城牆之上(就是現今的地址),並將“酒”字去掉,更名為“太白摟”,留傳至今。

太白樓建在三丈八尺高的城牆上,上有李白塑像,碑碣林立,樓門向西,環以圍牆。坐北朝南,十間兩層,鬥拱飛簷,雄偉壯觀,係古樓閣式建築。

太白樓

樓體為兩層重簷歇山式建築,青磚灰瓦,朱欄遊廊環繞,占地4000多千方米。二層簷下高懸一楷書匾額,上書“太白摟”三字。四周院內,鬆柏掩映,花木扶疏,方磚鋪地,花牆環繞,台階曲折,古樸典雅。

樓上正廳北壁上方鑲有明代人所書“詩酒英豪”四個大字石刻,字體豐碩,道勁豪放;下嵌著李白、杜甫、賀知章全身陰線鐫刻的“三公畫像石”,李白居中,杜甫在左,賀知章在右,線條流暢,體態浪漫,風流典雅。

北牆上還鑲嵌著兩副對聯,引人注目。一聯是羅振玉所書:把酒臨風看帶郭,千家何處青山留。謝朓的:登高望遠指布帆 一片當年春水別汪倫。另一聯是王以敏寫的:青天騎白龍 我欲因之夢吳越 ,長風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一樓正廳中間還有一尊李白半身雕像,上方橫匾“詩仙醉聖”,兩邊對聯是“豪飲吐萬丈長虹,醉吻涸三江之水”。四周牆壁上書有李白生平介紹。二樓大廳現為書畫展覽。

樓的遊廊和院內有《李白任城縣廳壁記》和唐朝以來曆代文人墨客的讚詞詩賦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摟》等刻石碑碣40餘塊,還有珍貴的李白手書“壯觀”鬥字方碑。樓內藏有唐天寶元年李白醉書的《清平調》三首狂草橫軸和乾隆時期曲阜的孔繼涑摹李白筆跡刻石《送賀八歸越》詩貼,還有明代祝允鳴於書的杜甫《飲中八仙歌》長卷。另外還有曆代名家編撰的李白集和文章,以及當代著名書畫家的數十幅作品。

登上今天的太白樓,俯瞰新建太白小區仿古建築群,古樸典雅,玲瓏剔透;玉帶橋南北跨越古運河,與新建居民小區連為一體。改造後的河南岸街更是一處靚麗的人文景觀,酒樓餐館,濟寧名吃,比比皆是。太白樓廣場彩磚鋪地,古運河畔長廊曲折,遊人絡繹不絕,老人對弈,童稚遊戲,實為人們休閑之佳地。夜幕降臨,更是燈火輝煌,吸引著人們流連忘返,真是“登斯樓也,寵辱皆忘,心曠神怡”!中國特色商業街——秀水城依河而建,店鋪林立、商品薈萃、客商雲集,再現當年繁榮。

3、實戰臨清 濟寧

濟寧土特產有曲阜香稻、魚台魚農一號水稻、金鄉金穀小米、嘉祥紅皮蒜、白菊花、細毛長山藥、金鄉白皮蒜、汶上大荸薺、魯西黃牛、青山羊、嘉祥大蒲蓮豬、泗水裘皮羊、濟寧百日雞、微山麻鴨、南四湖四鼻孔鯉魚、芡實米、菰、葦、蓮藕、湖菱等。

濟寧玉堂醬菜是創辦於清朝乾隆年間的百年老店。它生產的醬菜製品是當年進京貢品,享有“味壓江南”、“京省馳名”的美名,飲譽大江南北。

到了山東不能不吃海鮮,所以一定要帶止瀉藥和治療過敏的藥物,以防吃海鮮後會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