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話王小帥:期待更穩定的觀眾和市場(2 / 2)

《綜藝》:近些年本地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成功取得高票房的文藝片,這對你做電影來說是否也有一些影響?

王小帥:從《桃姐》《觀音山》《晚秋》這幾部電影來說,現在市場上已經看到了一個比較好的苗頭,包括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下,《白日焰火》能夠有這樣的成績很不容易。但我覺得這類電影未來在市場上還是需要一個穩定性和延續性——我不希望這樣的片子僅僅是個案,好像非得是因為得了獎,加上其他某種商業化元素的包裝或營銷,然後才能形成後麵的市場效益。其實現在的市場容量是足以消化這一類電影的,我自己特別希望看到這種類型的影片能夠有基本的票房保障,這也才能讓很多人放心。

《綜藝》:在你看來,文藝片在市場上的這種穩定性和延續性需要哪些條件?

王小帥:這需要等到觀眾對這一類型的需求達到一個新的水平。現在可能是因為一些主流商業類型到達了一個飽和點,觀眾越來越願意嚐試新的類型。另外,客觀上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電影院不斷增加的銀幕為不同的需求提供了空間,也把文藝片原有的一些習慣看碟、網上下載的觀眾重新召回了影院。這部分觀眾如果能充分調動起來,其基數可能就能支撐文藝電影的市場了,這也就形成了穩定性。有了這種穩定性,文藝片這類電影也能進一步細分,下麵各塊都能發展出一個固定的觀眾群。我覺得未來市場是可以再細分一些的。

《綜藝》:最後一個問題,你怎麼看你同代導演的商業轉型?

王小帥:我覺得第一是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第二是人生確實太艱難了,不是“堅守”兩個字就能說的了的。第三是創作的理念也存在不同。有的創作其實就是一個衝動,這個衝動可能會延遲很長時間,有的可能就是因為年輕。衝動一下之後回到社會裏,依然需要為了生存去奮鬥,去打拚。對於我來說,拿到攝影機的機會不容易,在九十年代初我是搶過攝影機、借過錢才能拍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我一直很珍惜那個過程,所以我也想繼續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