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話王小帥:期待更穩定的觀眾和市場(1 / 2)

對話王小帥:期待更穩定的觀眾和市場

電影

作者:郭小婷 張蕊欣

《綜藝》:你是如何看待近期的中國電影市場的?

王小帥:2014年我覺得市場上最讓人欣喜的就是《白日焰火》。這樣一部在往常的情況下可能會被忽略的電影也能夠有不錯的市場表現,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我覺得《白日焰火》應該是近幾年中國電影最精良的一部製作,相對於其投資而言。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在於大場麵或者高科技的外在形式,而是完全回到了電影文本和語言本體的交流。

《綜藝》:你認為《白日焰火》的成績會是此類電影的一個製高點嗎?

王小帥:我覺得肯定不是製高點,應該會有比它更高的。隻是因為這部電影一上來就達到了這個水準,所以大家現在覺得好像是一個高點,但實際上市場應該還有更多空間。就像過去商業片票房過億就好像不得了了一樣,後來票房一億都不好意思說了,現在更是都號稱要十幾億、二十幾億的。

《綜藝》:這次的《闖入者》,包括你以前的一些影片都選用了不少明星參演,這是否是出於對市場的考慮?

王小帥: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分前後——在《青紅》之前的作品,我覺得他們就是演員,隻是現在來看他們已經變成明星了,比如高圓圓、郭濤、段奕宏。《青紅》之後其實也是根據題材的需要,比如人到中年的戲,找演員就隻能是張嘉譯或者餘男這樣的質感,這個年齡段裏也凸顯出了他們作為明星的優勢。直到今天我也沒有改變我對演員的看法:他們身上承載的東西,比如為人、閱曆和表演經驗其實就是他們作為藝術家的特點。他們是高級手藝人,我覺得把藝術家的特質結合起來並且放到市場上應該是對的。

《綜藝》:但使用明星會不會加重你的電影在投資上的壓力?

王小帥:其實這麼多年來,我的電影在投資上始終都有壓力,但我總能很幸運地跨越這些壓力。所以我還是相信導演需要堅持,導演強有力的需求和表達一定會戰勝所謂的投資本身。

《綜藝》:你是怎麼定位自己的這部新片的?

王小帥:反正我覺得如果自己能夠繼續拍“王小帥的電影”就已經很不錯了。我覺得我的電影是一種作者形態,這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糾結的地方在於希望以後“王小帥的電影”也可以給投資人帶來穩定的收益,同時也能有一批穩定的觀眾,能夠隔一段時間就在影院看到我的電影。

《綜藝》:《闖入者》為什麼不像之前的《我11》那樣走合拍路線了?你覺得合拍是否是讓中國電影快速進入海外市場的途徑?

王小帥:《我11》當時是因為有法國政府、電視台和基金的參與,所以在拍攝早期就達成了合拍意向。準確地說,合拍需要兩國的團隊、資源和資金進行充分的融合,這才是真正的合拍。《闖入者》隻是說有一個長期合作的法國製片人加入。我覺得合拍不見得是條捷徑,因為片子不管是在藝術上還是在商業上,想要走得遠還是得看作品本身能不能做好。現在外國這麼喜歡和中國做合拍,主要還是看中了中國的市場。我們其實也是一樣,但是中國電影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我們長期形成的文化、意識形態,所以我們的電影不是說加了外國人的名字就自然能夠進入海外市場的。現在的合拍主要還是看在合作過程中相互的資源能不能多利用一些,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