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線選座網站迎來上升期(3 / 3)

為了向上遊發展,格瓦拉新建了一支創意策劃團隊。公司之前也從各大電影機構挖來了不少資深策劃人,“甚至還有從矽穀請來的產品經理。”進駐北京後,格瓦拉又組建了一個團隊專門負責與電影項目對接,“規模也從最初的10人迅速上升到了約30人。”

除了產業鏈上遊,格瓦拉當前醞釀的另一發力點是衍生品市場。未來格瓦拉希望能與片方聯合製作衍生品並進行在線銷售,目前公司正在對此進行布局和探索。張學靜認為這兩個領域也是緊密相連的,“不了解上遊,怎麼做得好衍生品呢?”

在線選座網站的投資空間

對於傳統電影行業和產業資本來說,在線選座類網站的價值當前可謂有了一個顯著的提升,無論是就近期還是長遠而言。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大本營同樣在上海的CMC選擇投資格瓦拉可謂順理成章。畢竟後者已有一批成熟運營的影院網點和一群已建立起消費習慣的長期用戶,以及不錯的線上產品能力。“時光網和格瓦拉的投資價值相對比較明確,其它獨立網站的機會要小些”,之前參與了本次融資的投資界人士如此表示。

相比之下,華誼兄弟控股賣座網,則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6月16日,華誼兄弟發布公告稱擬斥資2.66億元收購賣座網51%的股份。由此推算,後者的市值約在5.22億左右。不過,除了被華誼收購以外,之前關於賣座網本身的新聞卻少得可憐。根據華誼兄弟方麵提供的信息:賣座網自2010年正式運營,從通兌電子影票起步,構建了涵蓋在線訂座、電子通兌票、影片預售、超級電影卡等服務的多元化體係,服務區域覆蓋80多個城市近700家星級影城。賣座網官網上的信息還顯示:公司完全自主研發了方便快捷的新型電子票係統。

華誼兄弟為什麼要投資這家低調的公司?這首先得從華誼兄弟的互聯網戰略說起。

自上市以來,華誼兄弟就一直關注互聯網領域發展。2011年,華誼兄弟成立了全資子公司華誼兄弟新媒體。近幾年公司在手機遊戲等新媒體領域也有連續收購。2014年是公司成立20周年,之前華誼兄弟也多次對外宣稱:傳統業務、實景娛樂和互聯網是未來企業發展的三駕馬車。

既然如此,正在顛覆電影銷售遊戲規則的在線選座市場自然也難逃華誼的法眼。“O2O平台創新是華誼未來發力的方向之一”,公司相關負責人對《綜藝》表示,“收購賣座網將為華誼兄弟傳統業務板塊中的電影發行和影院業務提供更多助力。此外,此樁收購也是公司麵向互聯網進行轉型的動作之一。未來我們會和賣座網的用戶、電影觀眾一起在該平台上緊密互動,包括但不局限於眾籌內容、預售觀影、粉絲社交等。”

理論上,華誼兄弟的上遊資源結合賣座網已有的700家合作影院,未來在衍生電商、粉絲社交等方向的拓展一旦成功,將極大地提升公司的發行和盈利能力,同時也將為影城端帶來活躍的社交用戶群體,並提升其運營效率。由此在與院線的合作中,華誼兄弟也能拿到更多的主動權。

不過,想得到和做得到還是兩回事。根據交易公告中披露的數據:2013年賣座網實現營業收入5896.47萬元,虧損730.35萬元。雖然由於其業務模型和相關數據沒有公開,但僅就在線票務業務而言,賣座網顯然不在此領域的第一方陣之列。另一方麵,一家電影企業控股的第三方平台能否繼續保持其自身的中立性和開放性也是個問題。加之互聯網公司的成長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現在看來,賣座網能否實現之前提出的“2014年內扭虧為盈,並實現淨利潤3520萬元”指標依然有待觀望。

實際上,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華誼兄弟控股賣座網,最為實際的好處是可以在資本市場講一個漂亮的故事。而對於賣座網來說,這或許也是一個能夠迅速套現的機會。之前後者的負責人以“休假”為由婉拒了記者的采訪要求。就華誼兄弟而言,雖然聯手了賣座網,但其之前也明確表示:此次收購不會影響公司與其它在線選座網站的營銷合作。據悉華誼兄弟目前也正在與格瓦拉就即將於九月上映的公益新片《有一天》進行積極洽談。

顯然,在線票務網站和傳統電影產業之間的合縱連橫現在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