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級”節目能否長青
特別策劃
作者:南瑞
電視人對“現象級”節目的孜孜以求,既是出於對職業理想的追求,也是電視市場競爭刺激的結果。
“現象級”節目的出現推動著中國電視節目製作進入高水平“競技”階段,迎合了現下電視市場對多元化、高水準、反映社會現象、聚合產業價值的內容需求。然而在創作層麵,往往是“千金易得,一將難求”。“現象級”節目不僅是對節目製作人創意力的考驗,也是市場馬太效應資源導流和高風險投入的結果,同時也需要製播機製的深度保障。
此外,市場的急劇變化,無情地催促著“現象級”節目迅速“老化”,是及時應對,使之保值增值,還是及時消費,價值最大化?也是擺在電視人麵前的選擇題。
人生八苦,求不得,放不下。《中國好聲音》和《爸爸去哪兒》珠玉在前,要如何製作出下一個“現象級”?對每個有誌於此的電視人來說,無不寤寐求之。
什麼是“現象級”
談起這兩年的現象級節目,《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是最先蹦入腦海的兩檔節目。2012年浙江衛視橫空出世的《中國好聲音》刷新了音樂類選秀節目的模式,《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前13期平均收視率為3.7%,最後一期的巔峰之夜飆到5%以上(CSM44城),第二季平均收視率高達4.585%(CSM46城數據)。
在收視率方麵惟一能與之抗衡的是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爸爸去哪兒》第一季平均收視率4.671%(CSM46城數據)。
2014年7月18日起,雙雄正麵對戰。《中國好聲音》首期節目CSM全國網收視率為2.2%,晚50分鍾開播的《爸爸去哪兒2》取得1.9%的收視成績,第一回合,《中國好聲音3》勝出。8月1日播出的節目,《爸爸去哪兒2》的全國網收視率為2.33%;《中國好聲音》的全國網收視率為2.13%。目前的三次交鋒中,雙方各有勝負,但與往年的收視成績相比,均有下滑。
在現象級節目的另一參考指標網絡話題度方麵,由微博和央視索福瑞聯合推出的微博電視指數的數據顯示,《爸爸去哪兒2》第6期節目(7月25日播出)的閱讀人數3782萬,閱讀次數5.6億,提及該話題的人數為68.6萬,提及次數為143.8萬;《中國好聲音3》第2期節目(7月25日播出)的閱讀人數2369.7萬,閱讀次數為1.6億,提及該話題的人數為33.9萬,提及次數為40.4萬次。在話題度方麵,《爸爸去哪兒2》遠超《中國好聲音3》。其中,《爸爸去哪兒2》的提及次數約等於榜上其他25檔綜藝節目提及次數的總和。
此外,兩檔節目均創造了天價冠名費,《爸爸去哪兒2》冠名費高達3.11億元,《中國好聲音3》冠名費達2.5億元,加之兩檔節目線下延伸的演唱會、手遊等收益,產出值將其他節目遠遠甩在後麵。
通過對《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的數據歸納,現象級節目要具備三個要素:高收視、高討論度、高產出。
“現象級”秘鑰
《中國好聲音》總導演金磊說“好節目是人性的搬運工”,這一點基本已在業內達成共識。下半年新開的數檔新節目,總導演和製片人在接受《綜藝報》記者采訪時都強調這一點。
《兩天一夜》執行製片人曾昶表示,一檔節目要成為現象級節目,首先要關注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節目提供一種解決方案。“《爸爸去哪兒》關注忙於工作的父親與孩子之間缺失的親情,《非誠勿擾》切中剩男剩女話題,我們的新節目關注當今社會中友情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