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呢,我剛才做夢,夢到娘回來了,娘呢?”杜瑄揉著眼睛,臉上還掛著淚。
杜三抱起杜瑄,坐在床榻上,向著杜瑄說道:“瑄想娘了,爹也想,可是爹還沒有娘的消息,瑄說爹是不是很失敗,連自己的娘子都找不到。”
杜瑄再小也明白,這時候應該說什麼話:“爹,娘一定不會有事的,對不對。小樓叔叔和沈叔叔還有外公,都去找娘了,娘一定會很快回來。”
於是兩父子抱在一起,互相安慰,看得旁邊的宮人和內侍個個心酸落淚,尤其以江得安和飛絮最甚,兩人和魏然相處的時間最長,對於帝後之間的感情,看得更真切,也就更容易受感染。
再次醒來的時候,已經是黎明時分,殿門外咚咚地傳來聲響,杜三將杜瑄輕放在床榻上,招來宮女看著,他則走出殿門去。
門外,寒青正站在那,手裏捧著急奏站在門外:“皇上,北邊傳來急日報,各地澇災,糧食失收的麵積越來越大,各地上來的爭奏也早堆成了山,行文院把奏章整理好了,臣給皇上送來。”
杜三歎息,接過奏章,還沒打開眉頭已經擰成了結,看著看著不覺輕念出聲:“岑東,琮城,淮安,渭溪等十六郡縣,大雨累月,河水高漲百年不遇,各地糧食失收……”
杜三合上奏章,下麵的幾行字,看得他呼吸的的急促:“寒青,去發公文給各地的王爺,順便帶上我的親筆書信,讓他們能幫的互幫著些,已經無力顧及的也要把自己的封地管好。”
“是,皇上。”
寒青走後,杜三一個人呆站在殿門前,看著一點點升起的太陽,多日的陰雲似乎一下子散開了,可再看頭頂,依舊還是很厚的雲層。
“皇上,該更衣上朝了。”江得安帶著宮女、內侍們候在一旁良久,才敢出聲叫喚。
“得安,你家人也在岑東一帶吧,此番大澇,你家可還有什麼人需要照顧?”杜三隻是看著江得安,這麼問了一句。
江得安立刻跪在地上,老淚縱橫,聲音顫抖地說:“皇上,蒙皇上惦記,老奴家裏已經沒人了,前些年老姐姐去世後,唯一的外甥也病去了。”
“朕還想讓你去岑東看看親人,看來是不必要了。得安啊,你是沒有親人在,可朕卻有千千萬萬子民在岑東等地受苦受難啊。”杜三本就是個心懷天下,受著皇帝養成教育長大的男兒,這番大澇,讓他覺得即愧疚,又無力,除了四處調糧、調物資,宮裏也減了支出之外,他甚至不能親自去看一眼,那些正在受著苦難的百姓。
江得安聽得杜三這麼說,顫顫巍巍地又跪了下去,說話間已經帶著哭腔:“皇上,咱恒朝有您這樣的明群,是天下子民的大幸,便是受苦受難,也終會過去。”
“會過去嗎?”杜三一邊穿著朝服,一邊喃喃自問:“是會過去的,隻是百姓終究還是遭受了苦難。“
在朝堂上,果然像預料中的那樣,除了各地報災的奏章,沒有其它,而且澇災有日趨嚴重的趨勢。
忽然行文閣執筆前郭相的兒子,郭逸南站了出來,舉著本鮮紅的奏章遞上來:“稟皇上,渭溪、淮安一帶,災民已初得安撫,許多江湖人士,紛紛從各地運糧,民心見穩。”
杜三一愣,然後反應過來,江湖人士,他怎麼就沒想到這些人,更甚者怎麼沒能想到鳴山和溫湯一帶,改良了稻穀種植後,各富戶農家都存了不少糧食:“郭逸南聽旨,朕命你去鳴山和溫湯一帶,收購民間糧食,一斤糧多二錢銀子,由你親自督辦,以自願為主,不得強加於民。”
郭逸南跪地領旨:“臣定不辱聖命,為吾皇分憂,為我恒朝解困。”
杜三總算是安下些心來,散朝後,臉上也多少有了些輕鬆的表情:“得安,你還是去岑東看看吧,沒有親人,看看左右鄰居,朕給你五十車糧食,到了岑東就替朕安撫當地一番。雖然不多,但現在於朕而言也是杯水車薪了。”
“皇上,老奴替岑東百姓謝皇上隆恩。”江得安今天跪得格外多,而且淚也特別多。
“那是朕的子民,朕自當為他們著想,你即日啟程,一路上加緊些。”杜三要是知道,魏然現在已經到了岑東,不知道會不會仍舊讓江得安去……
杜三不知道,所以帶著稍輕鬆些的步伐,去了恒恩殿裏。(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