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大躍進”運動興起,辦學熱情空前高漲,義烏又創辦了尚陽、楂林、溪華3所民辦初中,分別招收初中新生1個班、2個班、2個班,共計新生286名。同時,全縣貫徹“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方針,各鄉鎮依靠群眾力量,采用誰上學誰出錢、獻工分等途徑籌措資金,出現了社社辦農業中學的局麵,創辦了半耕半讀的農業中學35所。
1959年,義烏中學被確定為重點中學,這是義烏首次出現重點中學。同時,第一、第二初級中學增設高中部,分別改名為佛堂中學和義亭中學。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初級中學分別改名為廿三裏初級中學、赤岸初級中學、蘇溪初級中學、後宅初級中學,而且又新創辦了上溪初級中學和東河初級中學。同年下半年,尚陽、溪華民辦初中因故停辦。1960年,創辦了毛店初級中學,秋季招收初一新生3個班、學生153人。至此,義烏在校初中生人數增至7238人。
1961年起,義烏教育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調整教育事業,學校規模開始縮小。是年,民辦曙光初級中學停辦。全縣初中在校生減至5600人。佛堂中學、義亭中學停止招收高中學生。義亭中學高中班未畢業學生並入義烏中學。
1962年,才創辦不足兩年的毛店初級中學停辦。全縣初中在校生進一步減至4106人,有25名中學教師下放到小學任教。1963年下半年,佛堂中學未畢業的高中班學生並入義烏中學。
1964年,國家推行普通中學與半工半讀兩種辦學製度,義烏全縣大麵積擴大招生。至1965年,全縣有初級中學10所,在校學生增至8458人,並有高中班12個,高中在校生581人。
四、職業教育的調整與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義烏的職業教育基本空白。1952年和1954年,政務院兩次發布關於整頓、發展和改進中等專業教育的指示。1958年4月,《人民日報》又刊登《大量發展農業中學》的社論,義烏職業教育才開始進入大發展和大調整時期。其中幾所學校經過曲折發展,成為義烏職業教育的主體。
義烏的第一所具有職業學校意義的農業中學徐村農業中學創辦於1957年8月。創辦人龔關貴從義烏樹國中學畢業回農村後,聯係當時農村實際,認定創辦邊耕邊讀的農業中學非常必要。在徐村鄉政府的支持下,徐村農業中學麵向農村招生,第一班招收45名學生。龔關貴自任校長、教師,也當學生,親自參加學習實踐。首屆徐村農業中學畢業生在不同崗位上都發揮了較大作用。龔關貴因此獲得“浙江省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
1958年4月,由於農村生產的發展的需要和農民對科學種田的渴望,義烏聯合鄉首創創了半日製農業中學。不到半個月,全縣形成了“一個鄉辦一所農中”的局麵。這些學校大多沒有明確的專業設置,以開設農業、畜牧、蠶桑等方麵的課程為主。
1958年下半年,全縣其他行業部門也積極創辦各類職業教育。浙江省煤礦學校在後宅鄉西河創辦,開設地質勘探、煤層地下開采、礦井建設、礦山機電等四個專業,有學生225名。差不多同時,多所職業學校如雨後春筍般誕生了。衛生職業學校在稠城創辦;化工職業學校在縣化肥廠創辦;林業職業學校在黃山創辦;水電職業學校在梅林創辦,後遷移至石塔;農技職業學校在城北大塘下創辦;蠶桑果木職業學校在後宅新涼亭創辦。這6所職業學校共有11個班,學生519名。僅僅一年間,義烏的職業學校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這一年,全縣有農業職業學校48所,78個班,在校學生3636人,專職教師96人,兼職教師32人。但超常規的發展脫離了辦學實際,隨即便進入整頓階段,以規範辦學條件、學生的學籍管理和各項教學製度。
1959年下半年,全縣農業中學合並為18所,學生縮減為2872人;省煤礦學校遷址;化工學校撤銷,學生並入義烏中學;水電學校停辦,學生並入佛堂中學;農技、衛生兩學校經過整頓,調配了骨幹教師,繼續辦學。1959年10月“浙江省義烏農業專科學校”成立,校址在稠城鎮,招收初中畢業生50名,但不久也告停辦。
1961年開始,全縣教育係統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職業教育被大幅度調整和縮減,職業學校僅存11所。
1962年,義烏縣蠶桑果木職業學校改名為“義烏縣農業職業學校”。1965年在試行“兩種教育製度”中,又被更名為“義烏縣半耕半讀學校”。這時,義烏縣半耕半讀學校已有較為清晰的專業區分,設農學、畜牧獸醫等專業,並附設師範班,麵向地區招生。當時,該校已成為義烏職業教育的主力。
五、師範教育的調整與發展
民國時期的義烏師範教育隻有創辦於1946年的義烏縣立簡易師範學校。該校在新中國建立前斷斷續續招生9屆9個班,約350人,近半數因種種原因未能完成學業。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教育的發展,急切需要大量新時代的教師。為此,義烏於1952年在城北大塘下村開辦義烏初級師範短訓班,學製一年,招收新生4個班,共200人。1953年後,為適應初等教育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水平的教師變得刻不容緩。為此,浙江省文教廳根據“整頓鞏固、重點發展、提高質量、穩步前進”的方針,對全省師範學校進行大幅度調整,停辦師範速成班、師資短訓班,縮減部分師範學校。因此,義烏初級師範短訓班於1954年7月被撤銷,並入蘭溪縣初級師範學校。
1956年秋,義烏第一所中等專業學校義烏師範學校創建,校址設在稠城鎮繡湖邊原樹國中學和稠城鎮中心小學舊址。該校以培養小學教師為目標,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和小學民辦教師等,學製三年。當年,義烏師範學校就在義烏、東陽、浦江等縣招收初中畢業生6個班。1957年,有浦江初級師範學校、諸暨初級師範學校和蘭溪速成師範的學生並入義烏師範學校,全校發展成有11個班。至1959年,義烏師範首屆11個班畢業學生518人,分配到金、衢、嚴等地區16個縣任教,為當地和周邊地區的教育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1 960年秋,該校又招收新生9個班分文、理、生化、普師等專業,把培養目標調整為農業中學教師為主。學校還附設初級幼兒師範班2個。至此,全校共有21個班,學生1052人,教職工48人,其中專任教師34人。1961年暑假,第二屆4個班學生181人按期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