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最早的教育研究組織是成立於宣統元年(1909年)的義烏縣教育會,該會的職能除了提高教師素質,維護教師權益外,還有一個重要職能便是研究全縣的地方教育。
1922年,義烏縣勸學所在每個區派設一名“小學複式教授”及“國語教授”循環指導員,由縣勸學所遴選,縣知事委任,由具有中等學校以上或教育專科畢業,並長於複式教授法和國語教學者擔任,分區負責循環指導。經過一年多的指導,全縣小學教師對於複式教授法和國語都得到了初步掌握。
1924年,義烏縣教育局為了提高小學教員的知識和業務水平,把教育科列為教師講習所的教授內容,進行教育原理和教授方法的傳習。同年,縣教育局又在《義烏縣教育月刊》上選登《複式學級教科之配合》和《複式學級時間表之配置》的文章,著重介紹複式學級教學過程中要“審察兒童的能力,學習適當的教材,使各自發展自然個性”和複式學級日課表編製中要注意“學科的種類性質和教學時間均式分配在一周內”方法的教學經驗,使義烏當時以單班複式編製為絕大多數的初級小學受益匪淺。這種利用刊物發表教學研究成果的做法,對提高學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效率,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之後,《義烏縣教育月刊》又連載芮佳珺所擬教授時間表編製的經驗和介紹美國道爾頓製教授法,問答式之研究等當時通行的教學法,較係統地介紹了通俗易行的教育經驗、教學方法。省視學在視察義烏教育狀況後的報告中對義烏縣教育局的這種做法極為肯定,評價頗高。
1930年,舉辦“浙江省第一次全省教育成績展覽會”,義烏縣立初級中學參加了初中教育組展出。
1940年,金華師範學校地方教育委員會成立,負責指導包括義烏在內的金華範圍各縣的教育實驗、通訊研究,編輯和補充地方教材等工作。
1945年,金義自衛委員會曾召開小教研究會。會上就“教育內容和研究方法”、“教育經費和怎樣的人當校長”、“社會教育和民主政治”等專題內容進行了討論。這是義烏較早進行的專題性研究活動。
1946年,義烏縣政府推行教育部《國民教育研究會籌組辦法》,成立了縣國民教育研究會,負責對全縣學校教育進行輔導與研究。當年4至5月,全縣共成立鄉鎮教育研究會36個。6月,縣教育會在縣府紀念廳舉行會議,討論“編輯小學地方教材”等工作。1947年下半年,縣教育會組織舉辦了縣小學教具展覽會,展示教學成果,交流教學心得,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第七章 社會主義教育製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