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是一種福氣,很多人如此接近死亡的機會隻有一次。人活著就是痛苦,這是我年輕時執拗的誤讀。如果人生如夢,何不笑著、活著?再見,“瘤”氓!
(一)我的中國夢
自從得了癌症之後,我就在時刻反思自己的前半生。我發現,假如我沒有得這個癌症,我可能不會像現在這麼“謙遜”,也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和藹”,更不會如此平心靜氣地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並從細節中體會他們的付出,體諒他們的良苦用心。
九月如夢,在豐收的季節裏感受熱鬧的氣氛,老榆樹任其葉子漸漸飄灑,卻讓雕子窠更加明顯地掛在樹梢,為來年春天喜鵲寶寶的誕生亮出一片天。
九月如歌,在這盛夏與金秋交換的時刻,我們的目光裏閃爍著希冀的向往,想必,老家的田地裏,豐收的正是那飄逸著芬芳的稻穀與瓜果。
九月如風,把所有的生命,吹長成了他們所該擁有的本來麵目,這是一個成熟的季節,也是一個收獲的季節。
當然,成熟並不一定等於成功,有時候收獲的可能是失敗,但失敗卻是另一種成功。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變得成熟起來,卻並沒有覺得事業上如想象中那樣成功,因為人的欲望是無限的。相反,我的身體卻垮了,得了癌症,從表麵上來看我收獲的是失敗,但經曆過重生之後,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失敗也是另一種成功”的真實含義。
因為,自從得了癌症之後,我就在時刻反思自己的前半生。我發現,假如我沒有得這個癌症,我可能不會像現在這麼“謙遜”,也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和藹”,更不會如此平心靜氣地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並從細節中體會他們的付出,體諒他們的良苦用心。
也就是說,得了這個癌症,恰恰改變了我自己原來“相當自我”的意識,改變了“你們為我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偏執。
生病後,我的確在學習感恩,學習去看生命的深層,而不是隻看表麵的風光或者成功,也不是隻管掙多少錢或者爭多大權。
說得高尚一點,就是“換位思考”不隻停留在表麵上,而是在傾聽中學會與人進行情感交流,而且也不再把事業的成敗等同於自我價值。
理清了這層關係,放下,一切皆“清”。
如果說我也有夢,那麼,抗癌過程中的五味雜陳,即“忙、苦、痛、木、清”中的“清”,就是我的中國夢。
我的九月,月底。我的治療,完工。
兩個月了,自己摸摸頭頂,寸草不生;再摸摸脖子,腫大如蛋的淋巴結已經基本消除,於是,我心中暗喜。
此刻,我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字:“清”。
(二)密密麻麻的記錄
上山采草藥,寄來吃倆月。此情深深記,不在言語中。
老媽的記事本,今天記錄著這麼幾件事。
幫四床收拾東西,送他們出院。
打電話給伢子的姑姑,請她們幫忙把大衝水庫山上的茶籽收摘了,壓榨後茶油留給伢子。
打電話給伢子的小叔和蘭老師,請他們幫忙叫人收割稻子,收撿飯豆。
打電話給老娘(外婆),讓她把我家的雞燉了吃了,補補身體。
打電話給大嫂(舅媽),我家的母兔子要是生了小兔子,就連帶母兔一起送給她家。
打電話給廟裏的師父,再許給菩薩一擔紙錢,保佑伢子治好癌症,平安出院。感謝喻師父為伢子做的七七四十九天的“放生”(活動)。
打電話給李師傅(雲子的叔叔),感謝他為伢子上山采藥,寄來的中草藥夠吃兩個月。“上山采草藥,寄來吃倆月。此情深深記,不在言語中。”(老媽還記載了老爸寫的這首打油詩)。
打電話給劉醫生(我爸),叫他在伢子家裏自己做點好吃的,吃好,不要喝酒。
打電話給悅悅,謝謝她快遞來的鮮花和保健品,還有她送給自己的紅手套。
收好護身符,讓伢子兜在身上帶回家。
……
密密麻麻,字跡歪歪斜斜。
老媽的記事本上,還附了我昨天寫的幾行小詩:“聞香百合如夢尋,方曉秋後有所獲。坐立看雲聽風起,清迎曙光滿眼來。”
看到這些,我又想起了雲媽默默奉獻的點點滴滴,此時,我確實淚奔了起來,媽媽們呀,你們這副瘦弱的身軀,在60多歲的時候,卻可能麵臨老年失子的巨大壓力和傷痛!如果學佛能讓你們變得豁達起來、開心起來,那麼,我除了要感謝你們,還得感謝佛。
你們不但是在“放生魚”,也在“放生我”,更是在“放生大家”,一如佛經上說的“戒殺放生之人,得二福報,一是長壽,二是多福多壽無病”。我雖不是佛教徒,但用平板電腦搜索之後得知,放生習俗古已有之。《列子·說符篇》記載:“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周易》有言,“乾曰大生,坤曰廣生,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孔子讚《易》以生生。”如此,感受天地好生之德,提倡戒殺放生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