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討價還價!”門兒清瞪大的圓眼,放射出威嚴的光,六床不再言語。
病房恢複了平靜,門兒清把話題再次轉向我。她把我血檢、體重等情況向林教授敘說了一遍。林教授邊聽邊思考,時不時地點點頭,然後掏出個小手電筒,對我進行了一係列的察看,比如讓我張嘴、轉眼珠,扭頭抬頭,然後再讓我捏著鼻子,鼓氣通耳。
“我眼睛複視和耳鳴都在加重,頭疼也在加劇。”
“腫瘤在變大,擠壓著你的視覺神經、聽覺神經,甚至在侵入你的腦顱。頭疼是必然的。”林教授說,“如果疼得睡不著覺,你就吃止疼藥,但不能超量。隨後的治療,應該能緩解你的這些症狀。”
“放療能把腫瘤放沒了?”
“理論上是這樣的。”
“怎麼就能被放沒呢?”
林教授笑了笑,說:“打個比方,如果把腫瘤比作一座冰山,那麼放療的射線就是太陽光,通過照射,讓冰川慢慢地消失。”
“這個比方太直觀了,原來是這麼回事,謝謝林教授。”
可能是在我這停留的時間長了些,林教授看了看手表,對門兒清說:“五床同時選用了靶向治療,明天開始給他第一次用藥。兩天後,治療方案一出來,就開始對他進行放化療同步治療。”
門兒清在本子上做著記錄,點頭稱是,之後和醫生一行人繼續著他們下一個查房工作。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林教授,四十多歲的他顯得很和藹、很儒雅,讓醫患之間的互動更輕鬆自然。他的博學與鎮定和門兒清的溫婉與嚴厲是絕佳組合,遇到這樣的醫療隊伍,是我的幸運,也再次讓我想起了此前的那句感慨:生命於此,我們就像這琴弦,雖說拉緊了才能彈好,但彈好了才是更好。
我相信林教授能彈得更好。不管等到哪一天,當動人的琴聲響起,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把心放在琴弦上,隻要琴聲在,希望就在,生命就在。
醫生囑托,病友須知——癌症早期自查
資料表明,鼻咽癌為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見於我國南方的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等省,男性發病率為女性的2~3倍,我國病例報道年齡分布在3~90歲,但30~50歲是高發年齡區。
1.鼻咽癌為何難以早期發現?
醫生說,這可能與其特殊的發病部位有關。鼻咽腔是由顱底、頸椎、鼻腔後端和軟齶背麵圍成的一個深在的腔隙,鼻咽腔與後鼻孔、咽鼓管、頸椎、顱底、顱神經及頸部的大血管、淋巴鏈等都密切關聯。
我的理解是,鼻咽跟其他頭部器官相比,解剖部位比較深,前麵有鼻腔的遮擋,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早期發現確實比較難。
2.早期自查。
醫生說,實際上不僅僅是鼻咽部,全身都是這樣的,如果想早期發現腫瘤,要經常進行定期檢查。通過篩查,可以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