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地安撫工作絲毫不比一場戰爭來得更加艱難,首當其衝地便是數十幾的戰俘需要收編,改編,使其不再成為國家的禍害。太平天被俘的將士將近三十幾萬,其中曾國藩手裏有三萬餘跟隨石達開南征北戰的精銳,這些人不用可惜了,用了又怕一個不好再次反水,那就後患無窮了。李鴻章手裏有幾萬,同樣是追隨過陳玉誠與李秀成的精銳,胡林翼就更別提了手裏握著十幾萬天軍戰俘。
幾位大人在官衙內轉思了多日,最終決定將天軍集中起來編製,讓各地在讀的講武堂士官們提前畢業擔任其中的中下層指揮官,加強戰俘的訓練以及思想工作。整頓軍紀。這樣一來方便了管理,又能確實快速地掌握到戰俘的動態,默化太平軍戰俘的思想觀念。
胡雪岩積極地走在南京各地,帶一群蘇州名醫為百姓診治,收埋無人埋葬的屍體。他這行徑受到了幾大總督與各地官府的好評。現在官府缺的就是人手和銀兩,而胡雪岩卻是自願自動地無償為百姓療病收埋,讓官府省去了不少了心思和人力、物力。
而胡雪岩之所以如此積極,一方麵是為了報達鹹豐皇帝對他的知遇之恩,一方麵也是為了結交江南各地的官紳為自己將實行的計劃做好鋪奠。胡雪岩當年受到鹹豐的讚賞,先後將武衛軍與兩江的軍需物資的調度權力給予了胡雪岩,讓胡雪岩這個在蘇州還隻個小跑堂的人一夜之間成為蘇州商界的新貴,讓胡雪岩效力的於姓錢肆快速掘起。
於老板對於這個小跑街在北京走了一趟就讓整個這族擠入蘇州商界,對他的欣更加高,便將愛女指於胡雪岩為妻,將生意都交由胡雪岩打理了。後來鹹豐將胡雪岩交待接濟過的好友王友齡升為蘇州知府,憑借著好友的幫助,胡雪岩更是如虎添翼,在蘇州做的風聲水起,除於姓錢肆之外,又開辦了胡慶餘堂,經營生絲,草藥,棉花等項目
胡雪岩又發現,中國的工商業起步太晚了,從中國出口到國外的生絲與棉花等原料由於長時間價格竟爭,被洋人壓得很低,於是便開始走訪蘇州的商界名流,希望聯合蘇州商團創辦商會,抵製惡性地竟爭,將國內的生絲與棉花的價格提高。曆史胡雪岩也這麼幹過,不過當時他隻是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國內外的商團財伐,最終鬧得個家財散盡,被慈禧抄家的結局。
而如今卻大不相同了,胡雪岩代理著武衛軍的軍需物資,是紅頂子官商,而全大清有誰人不知道武衛軍是皇上一手帶出來的天子門生軍隊,別的紅頂子官商可能不好說,可是胡雪岩這頂紅頂子卻帶著點黃色,直接與皇家掛鉤了,想要動他的人也得先掂量下自己的本事。而且胡雪岩本人急公好義,在蘇州是出了名的,他所做的事情又對商家們有好處,自然無不應承。
得到大家的應承,胡雪岩便開始在官府活動,此次前來南京便是有這個意思,如果有這了官府的方便那麼事情便可以水動渠成了。胡雪岩的無償奉獻帶動的效果就是其他蘇州財團也加入到了這場安撫民心的運動來了,一時間官府的壓力大減,胡雪岩也得到的以李鴻章為首的地方大員的讚賞與認同,往來密切,稱兄道弟。
等到如此一來,胡雪岩才將自己要聯合蘇州商家屯積生絲,棉花等這些出口原材料,借以抬高生絲與棉花等物的出口價格,更可以借此以穩定國內的生絲與棉花等物的價格。眾人一聽,覺得這事有利大清,有利於民,便答案等到胡雪岩開始實施的時候幫忙給予最大的方便,並且會幫助他上書向朝廷解釋清楚,讓胡雪岩進一步得到皇上的肯定。
因這胡雪岩這事,說的好了是為了百姓,穩定國內市場,說的壞點,按以前的說法就是哄抬物價,蓄意作亂的大罪,這要是有些跟胡雪岩不對付的人這麼模棱兩可地給朝廷上上這麼一道奏折,胡雪岩想不吃不了兜著走都難。
胡雪岩得到了幾位總督大人的應承自是滿意而歸,大戰的創傷幾乎到處都是一片廢虛,胡雪岩幾乎耗盡了近年來所得的利益,盡心竭力地為安撫百姓做著事情,無償贈醫施藥,無償收埋無主的屍體,為這些人立墳交豎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