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急義胡雪岩(2 / 2)

胡雪岩的身影幾乎走遍了整個南京以及周邊地區,所到之處都是一片百姓的感恩之心,甚至民間都開始流傳著胡雪岩是前朝沈萬三大財神再世,見百姓受戰亂之苦而派來搭救他們的,一時間胡雪岩便被說成了財神,畫像被許多百姓供進家裏。

安排了這些事情,胡雪岩便急不可待地北上中原之地了,今天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年份,中原地區大獲豐收,棉花生絲都比往年高產了許多,而如今也正是收獲的季節,百姓正等著將辛苦一年的成果變成銀錢,如不出意外今天雖然豐收了,但是這些原材料的價格卻可能會降下來,百姓依舊獲利極少。

胡雪岩要搶在洋人前麵將河南山東等地的棉花與生絲高價收購進來屯積起來,到時再與洋人談價格,穩定一個今後棉花生絲出口價格,從而消除國內市場上的惡性競爭,胡雪岩此舉在他自己心裏不知道,但是無形之中完成了中國國內的第一次資本的累積過程,為萌芽的資經濟起到了帶頭做用。

大戰方息,接下來的除了安撫戰場之地的百姓外就是對於作戰有功將士的封賞了。時間漸進入冬季,在胡雪岩的帶動之下,有地方財團的幫助,這個冬天,南京城以及南京周邊的百姓將不會因饑寒交迫而過得太艱難了。

在南京曾經的兩江總督府,後來的太平天國天王府裏,兩江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曾國藩、兩廣總督左宗棠、閔浙總督英桂以及安徽巡撫劉銘傳、湖北巡撫胡林翼等一眾參於了平定太平天國起義的地方大員齊集一堂,互相滿麵欣喜之色地見禮,談論著。幾乎整個長江南北地方可跺跺腳就能振動一方的方麵大員集齊在此裏是因為皇上對這次平叛封賞的聖旨將要到達了。

眾人都在紛紛猜測皇上將給予這些幾經大戰的將士以及官員們怎麼樣的封賞。如今天下初步平定,而由於地方團練的興起,致使地方勢力過大,皇上會不會因此而名正言順地將地方的勢力一一削減呢?對於此,以聶士成為首的武衛軍將領完全當做是與他們無關的事情看待,在他們心中,皇上就是至高無尚的存在,任何有威脅到皇上地位的人或勢出現,他們都第一時間將其撲滅。

幾大總督是最為擔心的,因為幾大總督之下的團練勢力最大,每個人手中的力量都足夠再次興起一翻血雨腥風來。兩湖的湘軍人數達到了十三萬多人,而兩廣的新軍人數也在十萬左右,兩江也不遜色,李鴻章與左宗棠財力最盛,都講究兵不在多而在精,因此對於新軍的創建不遺餘力,其精銳程度與武衛軍相當。如果皇上對他們起了猜忌之心,不難借此封賞佳獎的時機削其軍權調入京城任個閑職。

地方各大小由民間辦起的來的團練首領的代表也有些坎坷,他們之所以起軍為的都是名利,或者保住自己的財產不受到太平軍的迫害而已。可是如今天手上也有了一些實力,各地或幾千,或萬餘人馬,也算是一方的土霸王了,這些人嚐到了掌握生死的大權的滋味之後,不免生出要保全勢的心思出來。

如果皇上要削他們的權,他們該怎麼辦?推脫不交是不可能的了,看看現場的幾大總督和那些眼高於頂的天子門生們吧。任何一方的實力就有瞬間將他們踩滅好幾次的能力了。可是交了,自己辛辛苦苦了幾年時間能換回什麼東西?

一時間現在又變成了兩江總督府的曾經的天王府裏,人心不一,各有心思。正在眾人都心照不暄地想著自己的心事的時候,一名李鴻章麾下的親兵小跑進來報道,天使已經離城不過十裏地了,正在往南京城趕來。眾人頓時停止了談論,整頓了一下衣冠依次出了官衙出城五裏迎接傳旨的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