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言語的藝術1(2 / 3)

“將軍,您最喜歡的女人是誰?”

“是我的妻子。”

“這太簡單了,您最器重的女人是誰呢?”

“是最會料理家務的女人。

“這我想到了,那麼,您認為誰是女中豪傑呢?”

“是孩子生的最多的女人,夫人。”

他們這樣一問一答,愈談愈沒趣。斯達爾夫人感到局促不安,也不想再自討沒趣,隻得作罷。

適時閉口

嘴是用來吃飯,說話的,隧此這外別無它用,但偏偏有許多不該發生的事都是出自於這裏……

每個人都喜歡別人認為自己聰明,有才華能幹,因此,很多人言談舉止之間,總是有意無意顯示一下自己某方麵的優勢。如果是同事,朋友之間這樣做,應無大礙,若是在領導麵前蓄意顯能,往往會給自己帶來毒運。因為你太聰明了,什麼事都瞞不過你的眼睛,他就會視你為眼中釘肉中剌,早晚要鏟除掉才安心。

三國時期的楊修,在曹營內任主簿,思維敏捷,甚有才名。由於為人恃才自負,屢犯曹操之忌。曹操曾營造一所花園。竣工後,曹操觀看,不置可否,隻提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楊修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於是再築圍牆,改造完畢又請曹操前往觀看。曹操大喜,問是誰解此意,左右回答是楊修,曹操嘴上雖讚美幾句,心裏卻很不舒服。又有一天,塞北送來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寫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楊修進來,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說話自取來湯匙與眾人分而食之。曹操問是何故,楊修說:’盒上明書一個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曹操聽了,雖然麵帶笑容,可心裏十分厭惡。

曹操性格多疑,深怕有人暗中謀害自己,謊稱自己在夢中好殺人,告誡侍從在他睡著時切勿靠近他,並因此而故意殺死了一個替他拾被子的侍從。可是當埋葬這個侍者時,楊修喟然歎道:“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聽了之後,心裏愈加厭惡楊修,便想找機會除之。

曹操率大軍迎戰劉備打漢中時,在漢水一帶對峙很久,曹操由於長時屯兵,到了進退兩難的處境。此時恰逢廚子端來一碗雞湯,曹操見碗中有根雞肋,感慨萬千。這時夏侯*)入帳內稟請夜間號令,曹操隨口說到:“雞肋!雞肋!”於是人們便把這句話當作號令傳了出去。行軍主簿楊修即叫隨軍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見了便驚恐萬分,把楊修叫到帳內詢問詳情。楊修解釋道:“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何益?來日魏王必班師矣。”夏侯*)聽了非常佩服他說的話,營中各位將士便都打點起行裝。曹操得知這種情況,以楊修造謠惑眾,擾亂軍心罪,把他殺了。

俗話說得好:“聰明反被聰明誤”。應該肯定,楊修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問題在於他被聰明所誤。處處都要露一手,所謂“恃才放狂”,不顧及別人受不受得了,不考慮別人討厭不討厭,而這個別人,卻是曹操這個恃才傲物的頂頭上司。於是,針尖兒對麥芒,楊修終於送掉了自己的小命。

這裏,楊修智慧超人,卻因過於自負,不給曹操留一點麵子,而喪了性命,這是每一個想以“聰明”博得上司歡心的下屬應該吸取的一條教訓,曹操的“雞肋”、“一盒酥”及門中的“活”字等,都是一種普通的智力測驗,是一種文字遊戲。他的出發點並不是真為了給大家出題測試,而是為了賣弄自己的超人才智,因此,他主觀上猜著了,也隻能含而不露,甚至還要以某種意義上的“愚笨”去襯托上司的“才智”。但是,楊修卻毫不隱諱地屢屢點破了曹操的迷局。雖然說楊修鋒芒外露,好逞才能,因此而賠上了自己的性命,未免太可惜了。楊修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故事告訴我們:欲利用上司的下屬,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素養,處處想到表現自己,放任自己,無視上司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鋒芒畢露,咄咄逼人,必然會招來上司的忌恨,引火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