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X 射線照片可顯示管狀骨皮質變薄,髓腔變寬,骨小梁數目減少,其間隙也增寬,骨密度明顯減低。脊椎骨的橫行骨小梁常減少、變細或消失,而縱行骨小梁變為明顯,椎體可因壓縮骨折而呈楔形,或因椎間盤膨脹而呈雙凹形。
五、骨質疏鬆症的治療
骨質疏鬆的病程是不可逆的,因此預防主要是抑製骨質丟失和增加骨量。西醫以“緩解骨痛、改善功能、提高骨量、預防骨折”為治療原則。強調營養、運動、物理、藥物和手術等多種方法的綜合治療。骨質疏鬆是可以進行有效治療的。與其他疾病一樣,骨質疏鬆的治療包括兩部分:一是病因治療,即“治本”,二是對症治療,即“治標”。
1.病因治療引起骨質疏鬆的原因很多,治療骨質疏鬆首先要去除病因,特別是內分泌及代謝原因引起的骨質疏鬆,一旦控製住病因,骨質疏鬆可逐漸好轉。所以,在治療骨質疏鬆之前,一定要全力找出致病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采取治療措施。
2.對症治療對於老年性骨質疏鬆,由於骨質疏鬆與骨骼的衰老有關,因而主要是采取對症治療,減輕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和不適。對於其他原因引起的骨質疏鬆,也可在病因治療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治療疼痛、腫脹、畸形等。
(1)治療老年性骨質疏鬆的目的。①增加骨骼中骨基質和骨礦物質的含量;②防止和減少骨質的分解,促進其合成;③緩解或減輕因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及不適感。
(2)藥物治療。可根據臨床情況,選用下列藥物。
①骨吸收抑製劑
a.鈣劑。鈣攝入對達到峰值骨量和延緩骨丟失極為重要,尤其是對老年性和絕經後骨質疏鬆症補鈣是基礎,元素鈣的攝入每日不少於1000mg,且常需終身補充。常用各種鈣劑的鈣含量依次為:碳酸鈣40%、乳酸鈣13%、葡萄糖酸鈣9%。
b.維生素D。可升高骨密度值。老年性骨質疏鬆者多伴有維生素D 缺乏,可在補充足量鈣的同時加用骨化三醇製劑,每日0.25~0.75g。
現已有維生素D 碳酸鈣混合製劑,如鈣爾奇-D 和凱思立D,每日口服1~2片即可滿足所需的劑量。
c.雌激素。絕經後應盡早服用較小劑量雌激素,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防治骨質疏鬆時,並不需要將雌二醇的濃度提高到絕經前水平。可選用替勃龍(tibolone,利維愛)每日1.25~2.5mg,或倍美力(premarin)每日0.3~0.6mg;也可使用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他莫昔芬(tamoxifen)每日10~20mg。雌激素替代療法對防治骨質疏鬆效果明顯。雌激素雖然不能增加骨量,但可減少骨吸收,降低血清鈣、磷水平,也使尿鈣和尿羥脯氨酸排泄減少。雌激素還可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升高,促進腸鈣吸收。雌激素用量要適當,乙烯雌酚每日用量0.5~1mg,每月服藥25天,停藥5天。雌激素應用效果與給藥時間有密切關係,一旦停經即宜及早給予。老年人有動脈硬化者用藥應慎重,用藥期間還要注意不要引起肝髒損害。應用雌激素不致增加乳腺癌的發生率,但應注意子宮內膜增殖及功能性出血,也有可能誘發子宮內膜癌或宮頸癌。
d.雙膦酸鹽。是作用很強的骨吸收抑製劑,食物和鈣均影響其吸收,最好在空腹或夜間服用,不能與鈣劑同服,適用於骨轉換增高的患者。可選用阿倫膦酸鈉(alendronate)每日5~10mg,晨起空腹用開水200mL 送服,服後至少30分鍾內不能平臥,也不能與鈣劑同服;也可選用利塞膦酸鈉(risedronate)每日5mg,服用方法同阿倫膦酸鈉。
e.降鈣素(calcitonin)。除了抑製破骨細胞的骨吸收外,還具有較明顯的鎮痛作用。可使用鮭魚降鈣素(miacalcic,密鈣息)每次50~100U,每周3~6次肌肉注射,或鰻魚降鈣素(elcatonin,益鈣寧)每次10U,每周2次肌肉注射。也可選用降鈣素的鼻噴劑或滴鼻劑。
f.依普拉封(ipriflavone)。為非激素製劑的異黃酮類衍化物,可增加雌激素的作用,刺激骨形成,劑量為每次200mg,每日3次。
②骨形成刺激劑
a.氟化物。能促進成骨細胞的活性和加強骨形成的能力,但長期使用應防止骨脆性、骨硬化和氟中毒的發生。可選用一氟磷酸鹽每日15~20mg;或一氟磷酸穀酰胺每次1片,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