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糖尿病的中醫辨證
目前,血糖控製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仍有30%~50%發生一種或多種慢性並發症,而中醫藥對糖尿病的並發症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中醫一般認為本病原因複雜,多為素體陰虧,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情誌失調,勞欲過度,導致髒腑陰陽失調,陰津虧損,燥熱偏盛,氣陰兩虛,津液輸布失調而成。若病變日久,陰損及陽,又可見氣陰兩虛或陰陽俱虛。其病變髒腑主要在肺胃腎,尤以腎為關鍵。三者之間,雖有所偏重,但多相互影響。
糖尿病病變日久,耗傷陰精氣血,常變證百出。如腎陰虧損,肝失濡養,肝腎精血不能上承於耳目,可並發白內障、雀目、耳鳴、耳聾;肺失滋潤,日久可並發肺癆、肺痿;燥熱內結,營陰被灼,脈絡瘀阻,蘊毒成膿,則發為癤瘡癰疽;陰虛燥熱,煉津成痰,痰瘀阻絡,蒙蔽清竅,痹阻經絡,發為中風;痰瘀阻絡心脈,發為胸痹心痛;脾腎虧虛,水濕瀦留,泛濫肌膚,則發為水腫;最終可出現陰竭陽亡,虛陽浮越之危候,如麵紅、頭痛、煩躁、惡心嘔吐、息深而長,甚至昏迷等症。
代表方:消渴方合白虎加人參湯。
組成:石膏20g,知母5~10g,人參10g,花粉15g,生地15g,黃連5g,藕汁200mL。治法:清熱潤肺,生津止渴。治療消渴病屬上消者。症見:煩渴多飲,口幹舌燥,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黃,脈洪數。若脈洪,其渴不止,為氣陰兩傷,宜加天冬、麥冬以潤肺清胃,使氣複津生,而清燥解渴。若困倦乏力重者,可西洋參、黃芪加強益氣養陰作用。代表方:玉女煎加黃芩、山梔。
組成:石膏15g,知母5~10g,生地15g,麥冬30g,黃芩5g,山梔5g,淮牛膝15g。治法:清胃瀉火,養陰保津。治療消渴病屬中消者。症見:多食易饑,形體日漸消瘦,口渴,大便幹結,苔黃燥,脈滑實有力。
亦可選用白虎加人參湯,益氣養胃,清熱生津。代表方:六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10g,山藥15g,山萸肉10g,茯苓15g,丹皮10g,澤瀉15g。治法:滋陰固腎。治療消渴病屬下消者。症見:尿頻量多,尿如膏脂或帶甜味,口幹舌燥,五心煩熱,頭昏乏力,腰膝酸軟,舌紅,脈沉細而數。
如腎陰不足,腎火偏盛,宜養陰清熱,鎮攝潛陽,加龍骨、牡蠣、桑螵蛸、黃柏、知母。若兼飲一溲一,舌淡,脈細無力,腎陽亦虛者,可用金匱腎氣丸。
並發症的治療:
白內障、雀目、耳鳴、耳聾是消渴病久,肝腎精血虧耗,不能上承耳目所致,治宜滋補肝腎,用杞菊地黃丸或明目地黃丸加味。
瘡瘍、癰疽初起,熱毒傷營,治宜解毒涼血,用五味消毒飲加味;病久氣營兩傷,脈絡瘀阻,蘊毒成膿,治宜益氣解毒排膿,用黃芪六一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七、糖尿病的調治注意
(一)常規注意事項
(1)適量運動,控製體重。
(2)控製飲食,忌食糖類,提倡食用含維生素、礦物質及粗纖維食物及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大米、雜糧,配以蔬菜、豆類、瘦肉、雞蛋等,定時定量進餐。
(3)戒酒、濃茶及咖啡等。
(4)戒煙。吸煙對健康的危害業已肯定。吸煙對糖尿病患者的危害尤大,它可能與糖尿病的發病有關,並促進糖尿病大血管並發症的發生和發展,也是促使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戒煙谘詢及藥物治療已成為現代糖尿病防治常規的重要組成部分。鑒於吸煙對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性,糖尿病患者應當戒煙。為此,需對糖尿病患者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活動。采取積極有效的幹預措施,說服糖尿病患者不吸煙及鼓勵、幫助其戒煙。
(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治療
多數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礙。消極情感、抑鬱、焦慮對血糖控製不利。長期的消極情感導致一些患者心理障礙,產生焦慮、抑鬱。情緒越消極,血糖越不容易控製。患有抑鬱、焦慮及對血糖測定結果恐懼的糖尿病患者不僅血糖控製差,而且慢性並發症多。糖尿病心理障礙的治療方法:①嚴格控製血糖,預防及治療低血糖及並發症;②正確評價患者的身體狀況及心理狀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③運動有助於患者降低血糖,提高生活情趣,積極配合治療。引導的方法是樹立運動促進健康的觀念,安排時間運動,培養運動興趣;④尊重患者,幫助他們保持自尊。在這其中,醫生、護士要尊重患者,傾聽患者心聲,想盡一切辦法幫助患者提高認識,配合治療(飲食、運動、藥物)使其對生活的滿意度提高。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遵守醫囑,自強不息。依賴醫生是患者常見的行為。不少患者認為治療是醫生的事,缺少主動性,消極配合。對這樣的患者,醫生、護士應當幫助患者建立自尊、自愛、自強和自信心。教育家人幫助患者控製血糖。對有糖尿病心理疾患的患者進行小組治療也是有益的,其意義在於給予患者希望,使他們了解疾病的普遍性;為患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使他們形成互相幫助,向他人學習,模仿他人有益行為;學習處理人際關係,通過糖尿病教育提高凝聚力,提高人生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