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癡呆病屬肝鬱化火,灼傷肝血心液者,症見:心煩躁動,言語顛倒,歌笑不休,甚至反喜汙穢,或喜食炭等。代表方:通竅活血湯加減
組成:赤芍3g,川芎3g,桃仁6g,紅花9g,老蔥3根,生薑9g,大棗5枚,麝香0.15g(衝服),黃酒半斤。治法:活血化瘀、開竅醒腦。
治療癡呆病屬瘀血內阻者,症見:表情遲鈍,言語不利,善忘,易驚恐,或思維異常,行為古怪,伴肌膚甲錯,口幹不欲飲,雙目暗晦,舌質暗或有瘀斑(點),脈細澀。
瘀血日久血虛明顯者,除重用熟地、當歸外,尚宜配伍雞血藤、阿膠、鱉甲、首烏、紫河車等品。
七、老年癡呆病的調治注意
老年性癡呆的發病機理至今尚未闡明,較為公眾認可的看法之一是神經細胞變性與自由基對神經係統的過氧化損傷有密切聯係。中藥抗氧化劑能清除自由基,保護神經元功能,防止其退化、變性或凋亡,從而改善其結構和功能,對老年性癡呆的前期預防和治療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有人參、何首烏、銀杏葉、紅花、五味子、茶葉等。但臨床使用仍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辨證選用。
腦萎縮、白質稀疏、提示大腦的供血供氧不足或受阻,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髓海空虛責之於腎精不足,腎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互化,補益肝腎為必備之法。
老年斑(澱粉樣物質沉著)提示大腦的受阻多因瘀血和痰濁為患,癡呆病因痰濁內生,阻於脈道,使血流澀滯,因痰致瘀,終於痰瘀互結。在癡呆病的治療化瘀和化痰是解決腦竅閉塞的必選之法,痰瘀同治貫穿於治療全過程。
癡呆病的病程較長呈逐漸加重趨向,但病變部位相對高血脂、高血壓而言較為局部,病變部位以頭部為主,因此,局部外治不應忽略。如益智醒腦藥帽,對癡呆患者進行蒸氣浴療法、針灸療法、頭部按摩等。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組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因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係列代謝紊亂。臨床以高血糖為主要標誌,久病可引起多種並發症,導致多個係統損害。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代謝紊亂,如酮症酸中毒等。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亦在急劇增高,估計現已有糖尿病患者4千萬人,且患者數正以每年總人口1%的速度迅速遞增。長期血糖控製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多係統、多器官的各種急、慢性並發症。糖尿病慢性並發症中的大血管病變如高血壓、心腦血管病,微血管病變如糖尿病眼底改變及腎病者均占患者總數的1/3左右,而有神經病變者則占半數以上。終末期患者出現的眼、心、血管、腎、神經損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致殘、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並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可高達30%~50%,有心理障礙者,其生活質量明顯降低,僅為理想水平的7成。所以糖尿病已成為繼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的另一個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一、糖尿病的診斷
糖尿病的診斷由血糖水平確定,判斷為正常或異常的分割點主要是依據血糖水平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程度人為製定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建議在我國人群中采用WHO(1999)診斷標準。
(一)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1.糖尿病症狀+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空腹血漿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3.OGTT 試驗中,2小時PG 水平≥11.1mmol/L(200mg/dL)
解釋如下:
(1)糖尿病診斷是依據空腹、任意時間或糖耐量試驗(OGTT)中2小時血糖值。空腹指8~14小時內無任何熱量攝入;任意時間指1天內任何時間,與上次進餐時間及食物攝入量無關;OGTT 是指以75g 無水葡萄糖為負荷量,溶於水內口服(如為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則為82.5g)。
(2)表2-1內為靜脈血漿葡萄糖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推薦測定靜脈血漿葡萄糖值。如用毛細血管及(或)全血測定葡萄糖值,其診斷分割點有所變動(表2-2)。
糖尿病
糖尿病及IGT/IFG 的血糖診斷標準
血糖濃度[mmol/L(mg/dL)]
全血靜脈血漿
靜脈毛細血管
空腹≥6.1(110)≥6.1(110)≥7.0(126)